辨方证半夏厚朴汤方证考辨
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人 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半夏厚朴汤相比少了治“气”的厚朴及紫苏,增加生姜的用量达半斤,同时配合善于治眩悸又能逐饮的茯苓以增强化饮的力量,渗湿利水,给饮邪以出路,则悸眩止而痞消矣。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2、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此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去茯苓组成,生姜仍用半斤,配合善于降逆止呕的半夏,故本方善于止呕。《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为治疗痰饮及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的基础方”。本方可以治疗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的支饮。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3、大半夏汤: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此方为小半夏汤去生姜,加健胃补虚的人参及白蜜组成,而半夏用量在《伤寒论》中所有方中用量最大,达2升,用以增强降逆、化痰、止呕之功,另加人参健胃补虚,白蜜甘润缓中。用于治疗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而心下痞硬者。此方证中“呕”比较严重。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呃逆案 患者:张某,女,37岁,职业教师,年8月12日初诊。主诉近两周因生气后出现呃逆,每天发作数次,呃逆连声,不能自止,随情绪波动而加重,痛苦异常,前医以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呃逆,伴有口苦,口干,眠差多梦,咽部异物感,偶有少量白痰,胸闷,腹胀,大便不畅,1~2日一行,偏干,既往月经前胸胁胀满,痛经,有少量血块,周期正常。舌质红,苔微黄,脉沉滑。 :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兼夹水饮 辨方证: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 白芍10g 枳实10g 炙甘草6g 清半夏15g 厚朴10g 苏梗10g 茯苓12g 生姜3片 5剂水煎服 患者5日后复诊,自述当晚服药后半小时开始出现,肠鸣,排气增多,并排便2次,第2天呃逆次数及程度均减轻,5剂尽,呃逆基本痊愈。 :冯世纶教授继承胡希恕老先生的学术思想,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来源于八纲,不是脏腑经络的概念,在治疗疾病时要先辨六经,析八纲,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以治愈疾病。该患者口苦,月经前胸胁胀满证属少阳;口干,眠差多梦证属阳明;腹胀,大便不畅,1~2日一行,偏干,证属太阴;咽部异物感,少量白痰,胸闷,均为饮邪上犯之表现;故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兼夹水饮;辨方证为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半夏厚朴汤能够降逆、化痰、除满,具有治疗“咽中如有炙脔”的特能,是一首临床非常常用的方剂,在治疗某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半夏厚朴汤首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与书中所记载的其他方药一样,均是由《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发展而来,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对抗疾病的智慧结晶,所以学习中医就要溯本求源,要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找源泉,正如清?陆九芝所说:“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 ▲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学习的志趣,汇聚点滴的成长 一起在学习,共同在进步!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来稿请投: 体裁不限,字数争取控制在字以内 通过审核后,在胡希恕经方医学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1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景花开半夏紫色流苏
- 下一篇文章: 有人说仲景的大半夏汤治疗胃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