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被误读的一部好剧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s://m.39.net/pf/a_4447698.html 看完《风吹半夏》的最后两集,人们会发现原来它是被某大媒体误读了。 不信,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的高度点赞,点名表扬这部剧充满正能量,为当下青年拼搏敢闯做出了榜样! 人民日报点评《风吹半夏》多维度刻画闯者群像,注意细节挖掘!从多个方面介绍剧中主角们的敢闯精神,说他们的这种精神给社会给青年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可是,看完最后两集,相信许多人的内心是五味杂陈,心情复杂,上面的解读未免有点先入为主了吧。 许半夏、童骁骑、陈宇宙三人一路走来,血雨腥风,身后是一片狼藉。最后是两人判一缓一,一人不得往生。 伍建设、裘毕正、冯遇、郭启东这些大佬,最终也是入狱的入狱,罚款的罚款,倒下的倒下,归隐的归隐。所谓闯荡江湖的理想,跌宕起伏、最终却像是黄粱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却终究逃不脱法律与道德的审判,最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多么矛盾纠结! 不得不五味杂陈! 这样一个不是大团圆的结局,让人看到生活的真实一面。 在那个没有多少人敢想敢干,敢承担一切的时代,有些人站在浪潮的风口,当起了大刀阔斧、开天辟地的弄潮儿。 在那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没有多少人敢于尝鲜的时代,有些人不畏不惧(或者也可以称为无知者无畏吧),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领不少人发家致富。 他们勇于踏出第一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可当一切尘埃落定,时代迎来稳定大发展之时,缔造这个时代的一群人,却被抛弃了,否定了,甚至沦为时代的罪人。 这哪里是主流媒体夸的弄潮儿的勇敢与风流,这分明是在说资本的原罪。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资本的原罪”实质就是资本占有剩余劳动的价值,表现为对劳动者的剥夺。对劳动者的剥夺,最初、特别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表现得很血腥,后来,通过工人阶级长期的斗争,在社会规范下,表现得“人性”些,但实质不变。 牟其中曾说过:“作为计划经济异化出来的民营企业,对计划经济来讲,当然是有罪的。“如果民营企业都有‘原罪’,那我们不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回到计划经济的体制中去吗?既然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否定,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进步,这种否定就不是‘原罪’,而是一种历史功绩和历史责任。” 假如硬要说民企有“原罪”,那么对国有企业而言,又何尝没有“原罪”问题呢?国有企业的“原罪”就在于转轨期间,将工人以下岗的名义、买断工龄的名义大量抛离企业。而实质上国有企业和工人之间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有合约的:工人以忍受低工资和不跳槽为代价,换取医疗、住房、退休养老等福利。这是一种延期支付的合约,国有企业却在转轨时在未得到工人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修改了,国企对下岗工人是有欠账的,这是不是国有企业的“原罪”? 事实上,许半夏从沈阳带回来那么多技术工人、伍建设承包经营不善的省二钢,是不是解决了当时转型过程中的困难?而这不应由民营企业承担的责任,过了若干年后,反倒成了他们侵吞国有资产的罪证,是不是很滑稽? 在《风吹半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家们创业时的艰辛。 许半夏在国外买钢被欺骗,压力大到晕倒,一个人追着骗子满街跑,饥一顿饱一顿经常胃疼。 伍建设顶着压力,不是买钢被骗,就是因“省二钢”的发展操碎了心,不小心误入歧途。 他们承受的压力、挫折、磨难,是我们普通人想象不到,也未必能承受得了的。 但他们依旧挺下来了,让经济繁荣复苏,让国家崛起发展,让不少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可当时代的清算来临时,海关、税务、法院、纪委、公诉,全部出动,到处风声鹤唳,到处哀鸿遍野。 那些时代弄潮儿,面临无情的质疑、查封、追责、嘲讽和企业破产的危机。 有谁想过,曾经是他们肩负起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谁想过,曾经是他们承担起了又老又旧的省二钢,让它散发最后的余热。 有谁想过,曾经是他们承包老钢厂,淘汰老设备,保住了不少人赖以生存的铁饭碗,也给农村人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 可他们,为什么还要承担如此严厉的“清算”和惩罚呢? 当许半夏缓缓说出:“我们奔波了大半辈子,难道最终要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吗?”疑问时,我也困惑了。 ………………………… 也许,用剧中人的一句话来说挺合适, 那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如此看来,这样的结局倒是比大团圆正能量的结局来得更深刻也更值得让人回味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11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吹半夏认真搞事业的赵丽颖太飒了
- 下一篇文章: 风吹半夏被指玛丽苏不只是因为人人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