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作者不详,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必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它三部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是已知最早的中医药学本草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经方中医师临床必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本经认为药有阴阳,有四气,有五味,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本经·序录》中即言: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上经的药用于养生可以久服;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中经的药用于调养治病,需要斟酌使用;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附子、半夏、芫花、甘遂、巴豆等;毒药攻邪,下经的药用于祛邪,需要专业经方医师指导用药。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

经方大医传承

传承古中医文化,弘扬仲圣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