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周前,与好友吃火锅

当时吃着火锅唱着歌,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才散场

次日醒来,头痛如劈,食欲差,无饥饿感,频繁想呕

大便次数较多,偏烂偏少

又过了一天,依旧如故

估摸一下,应该是吃撑了,外加有点感冒

搞点中药吧?搞个啥方子?

有少阳证,又有外感史

黄芩汤,呕者加半夏生姜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18赤芍12炙甘草12

红枣30生姜30生半夏24

黄芩汤,滥觞于《辅行诀》“小阴旦汤”

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黄芩汤与桂枝汤是对方,差别在于君药,一个黄芩、一个桂枝

用这方子主要还是奔着生半夏去了

这两个月在经典科轮科,科室所用半夏基本都是生用

没毒吗?我问师兄

师兄嗤之以鼻:用十年了,没出一单问题

其实主要还是看配伍

那就试试吧

生半夏锤烂,大枣掰开,生姜切片

诸药浸泡30min,水沸后煎30分钟

晚饭后半小时开始服药,睡前已把药液全部喝完

头痛依旧头痛,喉咙好像清爽些,异物感大减

当晚大概凌晨四点多,我被一股里急后重感憋醒

头还是很痛,赶紧冲去厕所

那一晚,我经历了人生最长时间的“窜稀”

当时我认真反思了一下

为什么肚子里能装那么多东西?

大概连续窜了十分钟之后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头已经不痛了

第二天起来,头没再痛,胃口也开了

当天又稀稀拉拉地解了三四次烂便

后面就回归正常了。

回过头来想想

这个类似“排病反应”的现象

大概率就是生半夏导致的

其他药之前也吃过

从没出现这种情况

唯独这次使用生半夏

收效之快,收效之好

不愧是降阳明之要药

想起来《伤寒论》一句条文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吧。

最后,讲一下半夏这个药

《伤寒论》中用半夏

都是生半夏,用法是热水淘洗数遍

后世所用的炮制品

清半夏是用白矾泡

姜半夏是用生姜泡

法半夏是甘草加石灰水泡

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

以及在经典科轮科时的见闻

我思索出了一个不一定正确结论

就是后世这些炮制

差不多把生半夏的功效都炮没了

入药后发挥作用的

可能只是那些炮制过程中的佐药残留

化痰湿

明矾、石灰、生姜都可以

但降逆、引阳入阴还是得看半夏

《内经》中为数不多的方子中

有一个用半夏来安眠的方子

半夏秫米汤

现在的半夏炮制品大概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除非大量使用

之前读王幸福老师的文章

他提到,法半夏要60g以上才能安眠

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包括张锡纯的书中也有提到:

“惟药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矾水煮之,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须将分量加重也。”

最后的最后,总结一下本文:

生半夏,好使

-END-

瓶子野人

鼓励、支持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