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520/4626123.html
经方医案小练习第十六期本文医案皆搜集于网络案1.

沈某,男,30岁,忻口石料厂工人。作业中不慎被巨石砸碎腰脊,致高位截瘫,脱肉破胭。因护理不

周,形成褥疮,腐肉紫暗,脓血稀薄,沾染床褥,臭气熏人,其状甚悯。

过午发热,已逾七日。体温达39℃,无汗,恶寒,背心寒凛,双被严盖犹冷不止。服扑热息痛片仅有

暂时之效。

处方()一副药后大汗出,热遂解,次日过午,热再未潮。案2.

陈某,女,45岁,明望村人。素有慢性肝炎、胆囊炎,常在门诊治疗。今感冒四日,发热(38.5℃),头项强痛,牵及背膂,转侧不灵,自汗出,微恶寒,胃纳一般,二便清调。口不渴,舌淡红润少苔,脉象浮滑。

处方()一剂而愈。

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

答案皆为单经方,不加减,不合方。

答案下期揭晓。

上期回顾:经方医案小练习

第十五期上期答案:案1:

刘渡舟医案:马xx,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生姜12克干姜3克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7枚。服药六剂后,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其组方原则亦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但本方重用生姜,加强了消水散饮的作用,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胃中不和,而挟水饮,在《伤寒论》中被称为“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一方面指出了本证的病机与水气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水气可以停留于胁下,临床可见到胁下胀满或疼痛等证。此外,水气的临床表现还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所以,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本方多有良好效果。如果水气比较明显,还可在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疗效更佳。

案2:刘渡舟医案:吴xx,女,30岁。患右侧少腹疼痛己4天,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时时欲呕。脉弦。舌质淡而苔黄。西医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血象:白细胞1.2X10,9/1)。从其舌脉证来看,既非单纯热凝,亦非单纯寒结,初用连理汤虽然有效但不明显,后用黄连汤治疗。黄连9克干姜6克桂枝6克党参9克半夏9克大枣7枚,炙甘草6克黄芩6克。服药三剂后,诸证皆退。涉及条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