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夏秫米汤调理失眠的理论分析
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而据中国6城市的市场调研显示,成年人一年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 一、导致失眠的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眠呢?传统中医认为是“心肾相交”出现了问题,而心代表火,肾为水之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火不济”。《灵枢》“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胜,则寐矣”。如何理解这个理论?大概的意思是,白天清醒的时候,阳在上,阴在下,形成火在上,水在下,这样一个状态;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正好阴阳颠倒一下,水上行,火向下潜藏,水火既济;而如果阳不能正常潜藏于下,就会造成失眠。 通常情况来说失眠是阳亢或者是阴虚,那如何去调理呢?简单来说把阴补上去或者把阳拉下来就可以了。理论是这么简单,但具体操作可能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你要知道从哪里下手才可以。根据《灵枢》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长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由于卫气不能正常循行引起阴阳失调,从而导致失眠。而根据卫气的循行路线,是通过手阳明大肠经(阳)而进入足少阴肾经(阴),所以卫气无法进入阴分,一般问题出在阳明经上。这也是我们常听说的“胃不和,卧不安”,到这里可能思路就清晰了,很多失眠的原因是由于肠胃不和引起的。 二、如何调理失眠? 根据上边的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无非是阴阳失调,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从调理脾胃下手,因为前文我们说过“胃不和,卧不安”。《黄帝内经》记载用半夏秫米汤来调理失眠,此方很简单,组成:半夏10g,秫米15g。 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为君药;秫米甘微寒,益阴而泄阳,为臣药。 《温病条辨》云“半夏逐痰饮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此方针对的主要失眠对象是痰湿内阻,胃气不和者。现代社会饮食不节,而且寒凉性食物摄入比较多,再加上抗生素和输液盛行,损伤了人气的阳气,导致湿气太重,从而聚湿为痰,痰湿壅滞,胃气失和,浊气不降,上扰胸膈,心神不安而至失眠。 当然,中医讲究“审证求因”,不是所有的失眠都用同一个方子,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辩证。但总的思路肯定是阴阳失和,所以调理失眠的中药方子有很多,但最后都是要调节气(阳)血(阴)平衡。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在人体当中是处于一个枢纽的位置,特别重要,而我们日常中以伤害脾胃为能事,吃喝只为图一时口快,早晚都是要承担后果的。失眠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从工作的角度来说,一个经常失眠的人,工作效率不会太高,所以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中医对于很多病症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再好的方法也是“亡羊补牢”,最好的状态是大家平常注意调理好健康状况,调摄自身阴阳平衡,起码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如果能进一步“恬淡虚无”的话就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断绝疾病发生的机会,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新读者请,长按下面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5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竺友泉10味中药和6个经验方之临床用药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