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实战运用与解析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请提前两天预约) 乌梅丸: 原文:(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伤寒论》 组成:乌梅丸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 《金匮要略》 组成:乌梅丸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川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 用法: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內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随着医学的探索和发展,近些年,发现乌梅丸还可以治疗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肝癌的辅助治疗。 附:《神农本草经》 乌梅: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 蜀椒: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方解——摘自杨兆林《临证实战解经方》: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摘录: 1)辨别厥阴病时,在临床中首先要辨别阴阳,在患者整体为阴证的基础上,既无少阴表证,又无太阴里证,表现为半表半里证,可以辨为厥阴病,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乌梅丸. 2)宋柏杉因为乌梅丸有以下几大体征: 第一:口干、舌干; 第二:有一个上火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第三:有某一个症状,夜间两三点加重的特征;(第三点尤其的重要,只要临床患者叙述这个症状,出现无论什么问题,是咳嗽憋气喘或者是腿疼,或者是腰疼,或者是等等的,或者心脏病,两三点犯了,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第四:脉沉细或者脉微细。 有这几点,我一般果断地应用乌梅丸! 厥阴证之机制: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证之主方,原文主治蛔厥、久利,属于典型的寒热错杂证。厥阴者,阴之极也,两阴交尽,为阴尽阳出之脏,邪客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厥阴经在脏为肝,其气应春属木,本寒标火,所以厥阴之治,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是从中治之,寒热并用,补泻皆施。 厥阴证之表现 1.在上 厥阴头痛、眼干、眼痛、眼睛模糊,包括慢性结膜炎、慢性青光眼、牙痛、失眠、口腔溃疡。 2.在中 胃痛胃胀,舌苔黄腻,大多数人选半夏泻心汤,从病机分析,乌梅丸表现上焦有热,下焦有寒,虚实夹杂错杂;半夏泻心汤主要以中焦偏实为主。关键区别:脉象,半夏泻心汤为濡数,濡主湿,数主热,湿热相搏;乌梅丸为脉弦,可兼缓兼弱,按之无力,无力为虚。 3.在下 小便不适,大便下血,或者便溏,或者少腹疼痛。慢性前列腺炎,局部有热,小便不爽、小便黄,舌苔根部腻,全身怕冷,局部热,全身寒,表现是上热下寒,以乌梅丸加减,脉象以左边关脉沉弱为主。 杨兆林弟子医案杨娟病案经方乌梅丸治疗慢性结肠炎一例 作者简介:杨娟,女,河南省禹州市人,年跟师郑州杨兆林老师学习经方。 病历,女,53岁,中等身材、面黄肌瘦。于年7月8号来就诊,主诉:慢性腹泻10余年,近5个月进行性加重、身困乏力、体重下降,不能多食,每顿只能吃少量食物,多则即吃即泻。一天3-5次。查结肠镜:慢性结肠炎。患者平素偶有怕冷,无身疼,头疼,偶有心烦汗出胸闷不适,口干,不喜喝热水,大便不成形,次数多,小便可,闭经4年,双脉虚细,舌质淡,苔薄黄,稍腻舌下脉稍瘀。 中医诊断:腹泻。 病机:寒热错杂厥阴证。 方药:乌梅丸加减 乌梅10g,细辛3g,干姜10g,黄连6g,当归10g,黑顺片6g,川椒6g,桂枝6g,人参5g.五付. 7月13号二诊:症状大轻,次数减少,一天两次,舌质淡、苔白、大便溏偶有粘腻。 二诊:原方减黄连3g,加防风10g,党参10g,7付;7月20号三诊:大便成形一天一次、上方又服7付治愈。后随访,大便正常没有再次发作。 体会:十余年的顽疾已看中医、西医无数,竞然用22付经方被治愈,除病案整理采集、辨证用药准确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郑州杨兆林先生、如果没有跟师杨老师,我的诊疗水平及用药思路也不会进步,更不会用经方、少花钱而医治患者、为患者解除疾苦,使杨老师带我走上了真正的中医经方之路、不让我困惑、不让我走弯路,再次感恩感谢老师!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创办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7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起大批药品调出医保附名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