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中药材一直是赫章县特色优势产业,过去由于人才资源匮乏,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面临“高投入—低收益”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赫章县积极探索实施“人才+特色产业”行动,广开门路招才引智,通过“产才融合”模式,推动特色产业振兴。

灵活招才引智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瓶颈

赫章县黔草堂金煌公司副总经理江艳华,是赫章县首批通过产业项目引才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作为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的生药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等,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和深加工等工作。

年,江艳华到赫章县考察,被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积极的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所吸引,决定放弃外面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全力投入到赫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热潮中。

“在这里,我可以把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助力赫章县脱贫攻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江艳华说。

在赫章县安顿下来后,她选择了发展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并期待着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不懈努力,为赫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如今,江艳华已成为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半夏专家组成员。在赫章工作的10年间,她完成了西南地区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的组培工厂建设;完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同时,江艳华还参与编写半夏和金荞麦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修订赫章县地理标志“赫章半夏”的标准,起草贵州省半夏和金荞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及公司药材品种组培快繁、炼苗移栽和规范化种植企业标准,为赫章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赫章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人才匮乏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秉承‘不求所有,但为所用’和‘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人才引进工作思路,全职或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这些专业技能人才的带领下,赫章县以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全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赫章县委组织部部长马吉表示。

技术创新赋能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江艳华所在的赫章县黔草堂金煌公司,是以生产中药材(半夏)为主要产品的科技制造企业。作为公司分管技术研发的“科技副总”,在她的带领下,公司技术团队专注于制药工艺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全县半夏种植、土地整治、病虫防治和药材加工等提供技术服务。

??

目前,赫章县实现了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基地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半夏产业遍布全县21个乡镇,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全县半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3.7亿元,年全县半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预计达4亿元。

“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这些看似简单的程序,其实凝聚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它涉及到种子种苗、储存工艺、干燥工艺、深加工工艺、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等诸多层面。”江艳华说。

培养本土人才巩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每年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余人、药农人才余人、生产加工技术骨干工人余人。”——这是江艳华目前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选地、土壤处理、种子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中药材种植技术。

“帮助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余元。”——这是江艳华所在的赫章县黔草堂金煌公司去年的工作成绩之一。

据了解,为夯实产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该公司正在筹办一个“乡村振兴班”,主要开展半夏种植技术培训,计划帮助人增加就业技能,让更多的群众从吃“劳力饭”转变为吃“技术饭”。

“打造0㎡工厂化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中心和㎡工厂化温室育苗大棚”——这是赫章县委组织部人才重点工程之一。

这些平台的任务是聚集创新资源、支撑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对关键技术与设备进行研发,并负责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和科技孵化等。

近年来,为加大本土产业人才培养力度,赫章县从科研团队建设、专业技能提升、平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着手,推出了多项积极举措,吸引了不少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基础且技术过硬的新生代中药材生产工人。

如今的赫章县,正在依托人才的力量,通过“产才融合”,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成效日趋显著。

来源:天眼新闻

记者:夏民

监制:李学友

编审:徐书宇

编辑:曹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