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药对黄芩半夏
何为药对 请输入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药对这种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在临床研究中,许许多多的灵验新方由此而衍生出来。 黄芩 请输入 黄苓又叫子苓、枯苓、条苓、酒苓、黄苓炭,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苓的根。味苦,性寒。入肺、胆、胃、大肠经。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引起的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以及湿热黄疸等症。黄苓体轻主浮,又善清上焦肺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炒炭入药,又可泻火止血,用于治疗热毒炽盛,迫血妄行的咯血、便血等症。此外,黄苓还有清热安胎之功,可用于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等症。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认为黄苓有解热、利尿、镇静、降压作用,故可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证属肝阳亢盛,有头痛、目眩、目赤、口苦、面红、心烦、失眠者。 半夏 请输入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本品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它既能燥湿化痰,用于治疗湿痰咳嗽、痰白而稀者(多见于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等);又能降逆止呕、散结消痞,用于治疗胃气不和、胃气上逆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多见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等);还可治疗痰湿内阻、寒热互结,以致胸脫痞满、食欲不振、暖气频频、恶心呕吐,以及因痰阻气郁所引起的梅核气、瘦瘤痰核等症。另外,还能燥湿和胃而通阴阳,以治胃气不和所导致的失眠诸症。半夏作用有三:一曰辛燥而蠲湿痰;二曰降逆而止呕恶;三曰散结以消痞满。 伍用功能 请输入 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半夏健脾燥湿,和胃止呕,消痞散结。半夏辛散降逆,黄苓苦寒清热。二药参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清热泻火、和胃止酸、止呕、消痞散结甚妙。 主治 请输入 ①邪居少阳,误下成痞;②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③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④上焦有热,咳嗽吐痰;⑤胃酸过多,胃脫嘈杂等症。 常用量 请输入 黄苓6?10克;半夏6?10克。 经验 请输入 半夏、黄苓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也用于急性胃肠炎见上症者。黄苓、半夏参合,《袖珍方》:黄苓6克,半夏30克,名曰黄苓半夏丸,主治上焦有热,咳嗽吐痰。盖黄苓苦寒,清上焦火,泻肺中痰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止咳散结。二者参合,相辅相成,温而不燥,凉而不寒,恰到好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8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方门诊胡老论感冒证治高度信实凝练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半夏原来长这样,春季最能解湿气,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