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传辅导,我们是专业滴!

课程咨询|春日之花(banxiakaoyan)

Hey各位新传儿,#经验贴#作为夏日之阳的传统栏目回归啦~我们每期会邀请一位师姐/师哥,向你讲述他们考研背后的经验。希望这些经验不仅能在择校方面帮上你,还能让你get一些学习的好方法!

个人情况

报考传播学01传播理论与历史

初试总分:

复试成绩:89.9

总成绩:84.45

??

一、择校和专业

选择中传是因为高考那年中传的录取分数线和我的高考成绩一样,只是我不太走运,所以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也是心心念念的目标。中传的传播学名不虚传,和人大同属A+级学科,我想对每一个想学传播学的同学来说都很诱人。

二、初试备考经历

时间:

年3月到考前,备考时间10个月,9月开始全身心投入,每日至少学习9小时。

每日作息:

上午学习3.5小时(背诵和英语),下午3-3.5小时(政治与专业课),晚上3-3.5小时(专业课)。

最终成绩:

英语一:81分

政治:74分

主题写作:分

人文社科基础:分

1.英语

使用资料:

张剑黄皮书(-)、词汇的逻辑

网课:

唐静翻译、唐迟阅读、刘晓燕完形填空新题型、王江涛作文

个人情况:

英语底子较好,每类题型按部就班学习

基本流程:

3月主要以背单词为主(考研单词背了两遍);

4月开始做真题,4月到8月底,完成了98年-08年阅读和翻译真题,通过看网课学习了各类题型的方法论(唐迟的阅读、唐静的翻译、刘晓燕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

9月、10月基本做完了各类题型的往年真题,进行了总结;

11-12月以做套卷的形式进行练习,这一时期也加强了作文的练习,看了王江涛的网课,每天背诵一些好的范文,到考前一周,把之前所有总结过的各类题目笔记过了一遍。

年的英语一确实好难,做到阅读时人都蒙了。但我选择了比较好的做题顺序,由简到难,作文——完形填空——新题型——阅读——翻译。当时考完我想到了年的真题,也是整套都难,我做的题,最好战绩就是客观题错10分左右,我想今年保持这个情况就不错了。我没有对答案,应该也差不多。

(英语笔记)

2.政治

使用资料及网课:

腿姐全家桶、腿姐全程班、肖八、肖四

基本流程:

7月-9月腿姐强化班;

10月腿姐技巧班和30天70分练习册(刷题计划);

11月开始背冲刺背诵手册、做预测卷模拟题,总结错题;反复背诵和总结直到考前。

学而不思则罔大家都是知道的,盲目跟哪个老师都是不行的,要在老师、题目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比如腿姐的技巧班讲分析题怎么写,她每讲完一科,我都停下来总结一下,自己去想分析题的答案怎么组织,形成一个自己最能接受、最符合自己思维惯性的模板(当然错误的思维惯性也要改掉)。后面的押题知识点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完全背下来,很多题目考察的内容很相似,要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减轻负担,提高投入产出比。另外,一定要注意选择题,这才是能拉开差距的地方!

(政治笔记)

3.专业课一(主题写作)

资料及网课:

夏日之阳全程班

考纲改革之后,对这一门课的学习和准备主要是依靠夏日之阳的课程、几次模考练习和反复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总结。

主题写作的考纲明确要求行文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要有问题意识、围绕主题展开论证。所以基本步骤就是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进行论证——得出结论。

在师哥的课程里,系统学习了如何形成问题意识提出具体的问题,如何寻找理论视角,如何使用理论阐释。因为之前没有学术写作的经历,所以最初感到很迷茫,按师哥的课学习学术写作,同时加强对传播学理论的复习、整理热点和专题为之后的写作做储备。

不同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论和案例来写,这一点就要求对本专业的理论比较熟悉,最好能准备不同的“理论串”,比如“亚文化视域”、“…理论视角”,用理论的层层推进来逐个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于是我准备了几个主题的练习,以便不时之需,但最好还是不要抱着这种心态,因为套作的痕迹会很明显,万一和材料不沾边,得分一定很低。

4.专业课二(人文社科基础)

使用资料及网课:

考纲规定参考书目、夏日之阳全程班

学习流程:

8月-10月通读教材、整理背诵笔记

11-12月三轮背诵

由于改考纲时间紧迫,所以把第一遍看书和第一轮背书结合在一起,在11月中旬之前过完了4本参考书目,完成了第一遍背诵。

后来的背诵则是按不同科目的不同线索进行:

文学史的背诵,除了按朝代演进背,还梳理了各类文体的演进、重点作家和作品的词条、流派特征等等。

文明史除了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其扩张,还按照初高中学历史的思路,分中国文明、西方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史进行了梳理。

哲学就是依照张世英《哲学导论》这本书,仔细看了好几遍,提炼每个主题下可以考的题目,直接拿着书背诵;但是学哲学,哲学史也很重要,所以后来也梳理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而且张世英老先生的个人色彩很鲜明,非常倾向海德格尔和王阳明(偏唯心),这一点和政治里的马哲略有冲突,学的时候要保持清醒。

《媒介·社会》我看了一遍,内容比较陈旧,而且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