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
人间芳菲未尽,忽而夏至已至。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 夏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夏至三候、诗词与节气习俗吧!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前后,雄鹿的角开始脱落,但是鹿角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用不了多久,雄鹿又会长出新角。 鹿角是一种大而结实的骨质结构,但又与牛、羊的角略有不同,鹿角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天鹅绒般的鹿茸外皮。 在哺乳动物中,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动物。鹿角年年生长、死亡、脱落,然后再生长,生长过程达三到四个月。 二候:蜩始鸣 蜩(tiáo)就是现在所说的蝉、知了。 夏至时,雄蝉开始嘶鸣。蜕皮后重见光明的成年蝉,绝大多数只能存活一个月左右,最短的只有可怜的3天,而为了这一个月,它需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中药里一味重要的药材,因为夏天过了一半才开始在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有化痰止咳等功效。 半夏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全株都有毒,小朋友不小心吃了,就会口舌发麻,但如果不小心被蝎子蜇了,用半夏的根敷在伤口上,能起到以毒攻毒的止痛作用;如果被鱼刺卡了喉咙,半夏也能治疗。 夏至·诗词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习俗 夏至吃面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夏至人们还大秀凉菜、生菜,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江南还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更健康。 祭神祀祖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所庆祝的节日中大部分与农业有关。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现代虽然没有这么隆重的祭神典礼,不过夏至前后,我国多地还是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这便是古代“夏祭”活动的另一种延续。 消夏避伏 在古代,夏至时,妇女们相互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借折扇生风、以脂粉散体热所生的浊气,防生痱子。《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储存冰块来消夏,但是自夏至前就全天运行的空调不过是这个传统在现代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为0-12岁儿童及家庭 提供专业的儿童阅读和母语学习产品及服务 从阅读出发以母语抵达 亲近母语阅读馆·南大和园:南京栖霞区仙林大道号南大和园社区80幢-室 亲近母语阅读馆·樱洲书房:南京玄武区玄武巷1号玄武湖公园樱洲- 亲近母语阅读馆·扬州金都汇:扬州邗江区文昌西路号金都汇大厦D座- 亲近母语阅读馆·扬州中集文昌:扬州邗江区文昌中路号中集文昌商业中心3号楼213- 亲近母语·新桐阅读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四季花城一区南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9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理失眠第一良方,千古传承,值得收藏
- 下一篇文章: 夏至心是莲花开,一路清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