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园时光一小半夏汤病例有感
一小半夏汤病例有感 级修园班李佳颖 在肾内科学习期间,笔者常遇到很多因呕吐入院的尿毒症患者,主任多以一剂小半夏汤加减为患者治疗,效如桴鼓。现以一病案加以说明。 患者王某某,女,47岁,以“反复口干多饮5年余,加剧伴呕吐1天。”急诊拟“中医:慢性肾衰病(脾肾气虚);西医:1.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肾性贫血2.2型糖尿病、饥饿性酮症”收住入院。患者于我院门诊进行规律血透治疗,1天前突发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部不适。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曾多次以呕吐为主诉就诊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5℃P:78次/分R:20次/分BP:/mmHg。入院急查末梢血糖:11.8mmol/L,血酮体:3.1mmol/L,血气分析:PO2:mmHgHCO3-:27.6mmol/L,TCO2:29mmol/L,生化:尿素:11.27mmol/L,肌酐:umol/L,葡萄糖:14.11mmol/L。 入院第一天予以拜新同、厄贝沙坦降压,艾司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抑酸护胃,异丙嗪、昂丹司琼止吐,消旋山莨菪碱解痉均不能缓解患者症状,患者仍呕吐剧烈,伴恶心干呕,头晕目眩。主任仔细辨证后,以一剂小半夏汤加减予患者服用,方如下:姜半夏6g,生姜6g,党参10g,木香6g,砂仁3g。隔天,患者呕吐已止,无明显不适。 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被称作是止呕之祖方。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云:“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条文之一: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这揭示了小半夏汤的病机要点在于“心下有支饮”,明显的症状在于“反不渴”,所谓“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小半夏汤中只有两味药,半夏和生姜,半夏辛温,主化痰饮,开胃健脾,降逆止呕,《本草纲目》中评价半夏“辛温能散亦能润”;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有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又能解半夏之毒。二者配合,降逆止呕,化痰和胃之效更著,治疗湿浊内阻中焦,胃气上逆之证。 尿毒症患者因长期透析常为阳虚体质,合并呕吐多为脾肾阳虚证,阳气失于温煦,以至痰饮湿浊内生,中焦受阻,气机不畅,胃气上逆,乃致呕吐。小半夏汤和胃降逆,理气化痰,为对症之要方,根据病人情况做适当加减,便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任用药虽轻,但仍能起到好的疗效,可谓是四两拨千斤,这正是秉承了“重者用轻剂”的用药原则,因身体虚弱无法承受重剂药物的冲击,越是病重的患者越不能以重药止吐或补益。 小半夏汤证的呕吐须与五苓散证、吴茱萸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的呕吐相鉴别。五苓散证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吴茱萸汤证是食后欲吐或呕吐、头痛、吐涎并见兼见烦躁;半夏泻心汤可寒热并见,心烦、口苦、肠鸣、便溏,心下痞并见。小半夏汤为止呕祖方,在临床上也多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各型呕吐,临证可不必拘泥于兼见“不渴”之证,其用于“饮呕”效果最佳。 不仅是尿毒症引发的呕吐,妊娠呕吐、急性心梗呕吐、化疗后呕吐、梅尼埃综合征等也可使用小半夏汤。而现在半夏多用姜汁炮制,为姜半夏,从使用上说也可为小半夏汤。总而言之,小半夏汤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剂,非常适合我们尝试并总结经验。 文字:李佳颖 文编:黄瑜馨 编辑:方育涵 审核:余雪淳黄瀚玮杨欣欣郭冰盈吴妤婧翁佳慧 指导老师:杨雯王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pz/4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猪牙皂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