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带读

第一章

作为传播网络节点的新媒体用户(上)

第一、二节

本节前言思维导图

01

干货笔记

1

第一节个体化节点与分布式内容生产

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等,都是集中式生产模式,而今天用户参与的内容生产,是多主体协同下的一种“分布式”处理。

一、分布式内容出现的原因

个体化节点能够以分布式参与内容生产,首先得益于各种社会化媒体技术及其平台的支持。

正在兴起的”区块链“技术,或许会以另外的方式来推动分布式生产。是由多个独立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可理解为分布式账簿。其特点是:不易篡改、很难伪造、可追溯。区块链记录所有发生交易的信息,过程透明高效,数据高度安全。

二、分布式内容生产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影响

分布式生产,意味着用户可以按照各自的意愿而非媒体的统一意志,从不同的视角、层面来进行内容的生产。它意味着全民参与,行业壁垒打破,专业与业余界限淡化,专业媒体的中心性地位受到挑战。

(1)自媒体提供的非专业的、碎片化的信息,可能成为媒体报道的由头或线索。

(2)用户分布式生产的内容成为检验媒体内容质量的参照物。

(3)分布式内容生产改变了新闻生产流程:“完成时态”的内容生产变成了开放式、进行时的生产,为专业媒体带来了多元视角、多元层面的内容。

(4)分布式内容生产带来海量内容,催生受众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5)自媒体可以成为专业媒体的“扩音器”。

(6)分布式内容生产的海量数据正在催生各类数据新闻。

三、分布式内容生产对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信息碎片化

(1)信息碎片化会导致受众接受错误信息,造成认知误差。在不同群体间的认知误差将会导致群体对抗,影响社会稳定。

(2)信息碎片化能够推动信息的完整传播

分布式内容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往往是片段的、零碎的、不完成的信息;一方面这影响了信息传播的完整性,但另一方面受众立场多元催生的分布式内容生产具有复杂性,从社会环境监测的角度来看,碎片化信息和专业媒体描绘的新闻途径相互参照、相互矫正更有利于信息的完成传播。

(3)信息碎片化推动专业媒体向事实深层挖掘

2

第二节个体化节点与分布式内容传播

一、作为内容“导体”的个人化节点

(1)个人化节点对信息传播的直接影响就是分布式内容生产,在此基础上也会催生分布式内容传播这一传播形式,分布式内容传播不同于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人侧重环境认知、社会归属、自我提升,这一形式更加强调强调“社交”情境。

(2)而社交情境的动力来自于个人自我存在的需社会支持的需要、社交表演的需要,情感性互动的需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调节人际关系,社交经济关系,扩大人际网络或加入群体。

(3)社交情境动力能够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但如果过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