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才口臭久治不愈,关键没有治对
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m.39.net/pf/a_4784948.html 口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口臭的发病率达到了27.5%,然而以往在临床上,多数患者认为口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因此采取忽视或者不予以治疗。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口臭为主诉的患者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病友反映即便经过治疗,口臭症状却难以治愈,并且还有加重之势,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医案 林先生52岁,主诉口臭、胃痛失眠 患者林某,男,今年52岁,系公司高管,由于平时应酬众多,经常食用肥甘厚腻之味,嗜烟酒,好饮浓茶,且工作多紧张劳累。自诉一年前便开始出现口臭之症,而且舌苔黄厚,每日多吃刷牙漱口,并刮除舌苔,但仍然不见症状好转,医院口腔科就诊,诊断结果为牙周炎、牙结石。医院也给林某开了牙周冲洗药物,并将牙结石进行清洗,治疗后口臭症状有所缓解。但过了两周,口臭便开始复发,一年来也尝试了各大药物,但仍然不见好转,之后还出现了胃脘疼痛,不寐等症状,之后便到我院进行就诊。 辨证解惑 脾胃虚弱,湿热阻滞 由于林某近一年口臭之症持续,近期有加重之势,且伴有口干、口苦、纳食欠佳,胃痛明显,平素易疲乏劳累,肢体倦怠,夜寐欠安,大便溏薄黏腻不爽,小便色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热阻滞证。 林某该证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由于其平时喜食肥甘厚味、嗜酒、多劳累,这些因素均易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正如李东垣《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曰:“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若脾胃气虚,无以运化水谷津液,湿浊内生,郁久化热,形成湿热蕴结脾胃。湿热困脾,脾失其运,两者互为因果,脾胃升降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成脾虚湿热的虚实夹杂症候,因此出现口臭,且有胃脘疼痛,不寐等症。 该证本为脾虚,标为口臭,因此治疗还应标本兼顾。根据林某的症状,拟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立法,以半夏泻心汤化裁,标本具顾,攻补兼施。 在服用该方一周之后,林某口臭一症得到明显改善,精神较前好转,食欲也有所改善,但仍有胃痛,且夜寐欠佳,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腻,于是便在原方上增加茯神。在服用一周之后,各项症状均有所减轻。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林某口臭基本消失,且无胃痛胃胀,纳可,寐安。 相信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口臭病因不在口腔,而在于脾胃呢? 01 口臭多为湿热之邪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口臭原因主要分两类,一种是口腔病菌感染,另一种全身疾病的体现。口源性口臭一般是由潜伏在牙齿表面和舌背上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细胞唾液、蛋白质、氨基酸和肽后,产生带臭味的含硫挥发物所导致。口腔内至少有八十多种微生物,口腔微生物菌群紊乱是其主要原因。此外鼻窦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等以及胃肠道疾病,如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会导致口臭的发生。 而中医认为口臭一症多与热相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口舌》认为:“口臭是胃火食郁。”清·吴谦《医宗金鉴*口舌证治》曰:“口出气臭,则为胃热。”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并且喜燥恶湿,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两者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中焦气机;若湿热之邪犯脾胃,或过食肥甘厚味,则会导致脾胃受损,致湿浊中阻,郁而化热,浊阴不降上泛。 02 病位在脾,但与心、肝、肺相关 湿热为病广泛,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治口臭方》中记载:“夫口臭者,由五脏六腑不调,壅滞之气,上攻胸膈,然脏腑之燥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表明其发病与五脏六腑有关,若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热伤脾,均可致脾胃湿热内盛,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则腐热之气上行出于口,而致口气秽臭。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疡源流》又曰:“或肺为火烁亦为口臭。”肺为娇脏,主皮毛,易感邪气,若外邪袭肺,郁久化热;或素体痰盛,复受热邪,致痰热壅肺,湿热蕴结成痈,热腐成脓,腐臭之气上冲出于口,则会引发口中秽气。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口臭病位主要在脾胃,但与心、肝、肺也有密切的关系。 03 治以首调脾胃,内外结合 临床上很多病友都表示,口臭一症不仅久治不愈,且症状愈发严重,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对症治疗。现代医学针对口臭多以口腔局部疾病进行治疗为主,如实施龈下刮治,彻底治疗牙周炎、充填拔除龋齿等,或者漱口水进行治疗,但效果多不明显,而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便秘等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口臭一症,治疗效果也较为缓慢。 而中医讲究治病求本,虽然口臭其根本病机乃湿热内蕴致浊阴不降上泛而为,且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故治疗宜紧扣中焦运脾和胃,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脏腑调理,消灭邪引,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一般若多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邪热犯胃,胃火上炎,浊气不降,上逆于口则发口臭,治宜清泻胃火,采用清胃散加减;若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脾胃运化受阻,湿热熏蒸,浊气上逆发为口臭,治宜清热利湿,采用半夏泻心汤或清中汤加减;若思虑过度易伤心脾,思则气结,郁久化热致心脾积热,热移脾胃,致脾胃升降失调则发口臭,治宜理脾胃之气,清心脾之火,采用清热饮或凉心散加减。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常讲,防患于未然,预防大于治疗,因此生活中需要改善不良作息,忌食肥甘厚腻食物,同时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和,适当增加运动,防止湿热侵袭,引起疾病。 口臭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病症,但其非常常见,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社交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对于诱因不明显的口臭,且口臭久治不愈时,一定要前往咨询专业的医生。此外,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证遣方,依方选药,证型不同,治疗亦不同,所以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记不可擅自服用药方或者偏方,防止症状加重。 —END—● 龙南市民今天起,"家门口"就能做消化道早癌筛查了!●硬实力!中医院成功开展全县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 ●献礼医师节丨义诊送健康,最美“医”瞬间 ●医院药品免费配送!这服务,分!转扩!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8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美容,离不开伤寒杂病论
- 下一篇文章: 失眠多梦易醒找对原因,坚持实操,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