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阴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恪遵宪度抄本》廿四节气中,夏至为最早确立的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夏至日。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尤其到了正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会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是北回归线以北方地区日影最短的时候,所以古人认为夏至日“日长之至”、“日影短至”。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三礼义宗》中医认为“夏至一阴生”,彼时“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天地之间到了阴阳消长之时,万物繁茂到极点,阳气外发达到极致。夏至过后,北半球的白昼日逐渐缩短,夜晚漏壶计时渐加强,也是人体阳气逐渐弱化之时。夏三候半夏生二候蝉鸣始一候鹿角解夏至的天地万物皆围绕着阴阳分立来应运而生的,《礼记·月令》中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时节,阳气盛极而渐衰,鹿作为属阳的山兽,其长角便感知阴气生而渐脱落。夏至之时,鹿为阳兽,其角向前,感阴气而脱落。万物皆分阴阳,鹿与麋虽属同一科属,但古人发现鹿角向前、麋角向后,以此区分鹿属阳而麋属阴,这也与“冬至麋角退”相对应。二候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五日,一种生于盛阳之物感阴而鸣——蝉。夏蝉名蜩,俗称知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早蝉》中写下了“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之句。事实上,打破夏日宁静的主要是雄性蝉,雄蝉更易感阴气,使得其腹部鼓膜震动而奏乐高歌,也是为了吸引雌性蝉而交配。三候半夏生时至三候,夏已过半,一种喜阴的药材开始生长于潮湿肥沃的沙质土上,名为“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名医别录》夏至后,天地之气由阳入阴,恰如半夏由生长直至秋季采集之期。半夏禀自然之气,可使人体正气由阳入阴。故而,半夏是一味价值非常高的药材,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对于痰湿导致的咳喘、眩晕、头痛、反胃、梅核气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用于缓解阳不入阴的失眠症。家家俱食冷淘面夏至……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京师之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帝京岁时纪胜》自清朝开始,民间便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习俗。夏至正是新麦上市的时节,吃夏至面亦有应季尝新之意。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管子》《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作为五谷之一,小麦是唯一得四时之气的粮食作物,所以性味甘温,尤为养人。小麦在夏季籽实粒满,而心气应于夏,故而麦为心之谷,有养心安神之性。小麦有补虚养胃、强筋益力、除热止渴之功,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缓解之性。而麦分南北,《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其“北产重罗者,良”。因为南北地气不同,长江以南夏季湿热,多食麦面容易助热生痰。而北产小麦性燥,补气力更强。将小麦磨粉制成面条后,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有补虚养气、助五脏、厚肠胃、增体力的好处。说回夏至面,古人又将其称为“冷淘”,也就是过水凉面,各地吃法也不尽相同。如北方盛行以炸酱面、打卤面、油泼面等劲道开胃的面条为主食,而南方人好食阳春面、片儿川、竹升面等清淡细面。唐代诗人杜甫亦专门写过《槐叶冷淘》,则是以槐叶捣汁和面,制成碧绿的面条食用。过了夏至,就离入伏不远了。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倦怠乏力、胃口不佳,因此饮食当以清淡开胃为宜。一碗丰富美味、悦目舒爽的五彩凉面则是度过夏至的不错选择。凉面以黄瓜丝、胡萝卜丝、鸡蛋丝、香菇丝、鸡胸肉丝为五彩,也可选用当季当地的时令果蔬,不必拘泥于种类的选择。新麦手擀的面条,煮熟后过凉水,柔软鲜爽,轻清甜淡,不失劲道滑弹。以火红的辣椒面、翠绿的香葱、辛爽的蒜头为佐料,碰撞滚烫的热油,浇在五彩面上,光泽诱人,鲜香扑鼻。煮面、切丝、调味,简单三步即可轻松搞定!呲溜入口,酸辣开胃,鲜美浓郁。一碗清爽的五彩凉面,享受了味蕾的愉悦,增添节日的丰富趣味,更解了一夏的燥热与忧愁。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