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夏厚朴汤医案有感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陈军帆 读医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方的具体应用,观摩医家天马行空般的思维跳跃,感叹方证辨证如此活灵活现而有魅力! 一、半夏厚朴汤方证总结 对于半夏厚朴汤这个方子,它的方证我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点:1、咽中异物感;2、胸脘腹胀满感;3、各种神经症(头晕、头痛、心悸、肩凝、出汗、浮肿);4、特有的情绪异样(心情沉重,杞人忧天,患得患失,焦虑不安)。 以上几点是一定要掌握的方证,我们必须牢牢铭记在心。诸多汉方家都强调,并不一定完全具备以上4条,有时仅凭2条就可以应用,那这个到底怎么去应用,就属于默会知识了,用文字是无法表达清楚的,只能通过不断地揣摩医案去理解。今天我就读了《汉方诊疗三十年》中几个半夏厚朴汤的医案,每一个都很有启发,摘录于此,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二、所读医案举例 医案一 一个27岁的妇女,主诉头晕,无法行走,咽喉中好像有物梗阻,下肢麻木,站立的时候两腿打哆嗦,食欲可,身体消瘦,血色不佳,大便正常,小便时多时少,睡眠好,当家里只有一个人时,就会出现阵发性心悸,有濒死感。脉微弱,胃部振水音明显,腹部无悸动。用半夏厚朴汤,一个月后可独自上厕所,两个月后可出门坐车,3个月后可正常工作,但有时还是因为复杂的家庭事务而复发。 心得和体会: 初看这个医案,有站立时两腿打哆嗦,心悸,头晕,脉微弱,基本符合“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的真武汤证,但有那么几点不太符合,患者有一个咽喉的异物感,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虽说咽喉异物不一定是半夏厚朴汤,但除此之外这个患者还有一些神经质的表现,比如独处时会心悸,有濒死感,所以综合来考虑,半夏厚朴汤会比真武汤更加贴切一些。至于身瞤动,不一定是真武汤的专利,我认为主要跟茯苓有关系,像苓桂术甘汤也可以治疗肢体颤动,都有医案支持,吉益东洞的《药征》认为茯苓的药征是“动悸”,有一种动的状态。 还有的人会问:脉微弱,血色不佳,消瘦这样的虚证,能用半夏厚朴汤吗?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黄煌认为半夏厚朴汤的患者体质应该是较好的,但汉方资料里认为其体质稍虚弱,在《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规定半夏厚朴汤患者大多为贫血性、易疲劳的虚状体质,但因为方中毕竟有厚朴,所以对于那些腹部特别软弱没有弹力的患者,此方还是慎用。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个医案,患者的腹部并没有说到弹力很弱,所以即便是脉微弱,也不认为是附子剂的那种状态。因此,半夏厚朴汤也是虚证,真武汤也是虚,但程度不一样,究竟怎么个不一样,无法用言语表达。 医案二 一个妇女分娩后不久,全身迅速浮肿,胸部苦闷,呼吸困难,接不上气的感觉,最痛苦是感觉喉咙部位如有物自下向上冲塞,气流不畅,导致不断的咳嗽,咳出泡沫样痰,痰出来后略减轻,但不久又恢复原样,小便很少。于是参照《金匮要略》原文:“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胸中痛,其上冲咽,状如炙脔,当微咳喘”,给予半夏厚朴汤治疗1剂,服药后咽喉部冲塞感觉消失,而后排出小便,数日后痊愈。 心得和体会: 这个医案虽然也有咽喉不适,但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奔豚病,《金匮要略》条文“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汉方中也提到,一些针对奔豚的方剂也会出现咽喉堵塞的症状,又因为有水肿,所以我定位到奔豚病里的苓桂枣甘汤。同时又有咳出泡沫样痰,又符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的状态,所以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这两个方的合方。但这个医案使用半夏厚朴汤是引用了《金匮》里的我所不太熟悉的那段条文,通过阅读发现半夏厚朴汤也可以治疗一种类似于桂枝证的上冲症状,但就这个医案而言,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和焦虑的情绪异样,所以我觉得不太好区分,但是起码给了我们一个思路,就是对于这种水气上冲的病,一般都是先用苓桂剂的,但是如果没效果,半夏厚朴汤就是一张非常好的底牌。 医案三 一个59岁的男性,主诉眩晕1年,头一直有沉重的感觉,其他无明显不适,经过五位医生治疗,都说未发现病变,交谈过程中,患者摊开自己的笔记本,滔滔不绝地讲了将近1个小时。大塚敬节坚持着听其讲述,考虑是神经官能症。腹诊发现胃脘部振水音,心窝膨满,投半夏厚朴汤。服药1周后眩晕基本停止,但头部仍有紧缩感,两脚沉重,服药两周后开始想出去走走,终于服药3周后,恢复正常工作。 心得和体会: 这个医案可用的资料很少,就一个头晕和沉重,腹诊可以支持是个水病,如果只是看这两个,我可能会优先使用苓桂术甘汤或者泽泻汤,但有一点是这个患者独特的,就是他讲述病情滔滔不绝的那种状态,这种神经质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相比于苓桂术甘汤而言,半夏厚朴汤作为一张半夏剂,处理情志疾病有很大优势,汉方又把这个方叫“大七气汤”,认为它是行气的好方,除了表现在躯体上的胀满气滞表现,他也表现出精神上的气滞。所以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发现使用半夏厚朴汤不一定要有咽喉异物,也不一定要有胸闷、腹胀的躯体感觉,只有一个头晕的神经症和一种焦虑的神经质倾向就可以使用。 医案四 一个33岁的妇女,非常担心自己有心脏病,每天都在恐惧不安的心情中过日子,有一天夜里突然感觉心脏被握住一样(能使用这种形容词的患者多是半夏厚朴汤证),惊恐中按自己脉搏,发现脉搏停滞,于是赶紧叫来医生,注射了药物。从此以后,和别人说30分钟话就会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睡眠还可,有时尿频,该患者如果没有保姆陪伴便不能迈出房门一步,怕自己死在路上,根据这些症状,投与半夏厚朴汤,服药10天后症状减轻,2个月后未发作。 这个医案有很典型的神经症特点,并有癔症的倾向,中医上讲属于神出了问题,但调神的方子那么多,哪个最合适呢?在本病案中大塚敬节对心脏被握住这个感觉作了说明,提示是使用半夏厚朴汤的指征,同时还有头晕的症状,这个和第3个医案很像,也是没有咽喉异物和胀满的症状,只有头晕和神经质倾向,只不过这个患者更重,但治疗上殊途同归。 三、汉方治疗神经证方剂分类 我想最后再谈谈几张汉方治疗神经证的方剂,可以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1、半夏剂:半夏厚朴汤(咽喉异物)、温胆汤(胃虚而不寐,多梦心惊)、甘草泻心汤(心下痞硬)。 2、柴胡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胁苦满、腹部悸动)、加味逍遥散(不定愁诉,莫名热感,午后上冲)、抑肝散(多怒不寐,肝经带紧张痉挛,腹部苦瓜样悸动)、血府逐瘀汤(最后的底牌)。 3、桂枝剂:苓桂术甘汤(心下悸动,起则头眩)。 上述我只是用了最典型的一些症状去描述,但是一定要强调一点,括号里的这些症状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方证不是这么简单的思维模式,而是要结合体质、腹证各种因素综合判断的,就像半夏厚朴汤一样,虽然我括号了只是写了个咽喉异物,但真正要用好这个方子,可不是仅仅一个咽喉异物那么简单的。 本文转自中医书友会 附:半夏厚朴汤 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金匮要略》卷下。 半夏一升(g)厚朴三两(45g)茯苓四两(60g)生姜五两(75g)苏叶二两(30g)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注: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是汉代以前的计量单位,1升水=毫升,1升半夏=克、一两=15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0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猩动外卖,半夏时光,半支离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