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夏的奥妙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形块茎,直径从0.5cm到3.0cm不一,叶片着生在块茎的顶端,叶柄的下部有一个白色或棕色珠芽。喜欢温暖阴湿的环境,忌烈日暴晒;耐寒但不耐旱,一般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野生的半夏。 半夏,于夏至日前后,感天太极一阴生而生,为阳化阴之势,此时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植株三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半夏应天阳所生秉土德所化而成,又名三叶半夏。其所有功用当从“阳化阴”而演生。 对于其功用的认识,要基于对于人体阴阳气机运转的认识,任督二脉是健康的关键,督脉由会阴而尾闾,阴化阳,阳升往上,任脉由龈交而承浆,阳化阴,阴降而下,小周天正常运转,阴平阳秘则人健康无忧。 《本经》:半夏“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味辛属阳,有开散之势,与太极之阳盛相应,包涵阳极而化阴之势,其性平,平:平和、中和,具土德,所以有和化之功,对于伤寒而引起正邪交争,人体阴阳不调出现的,或畏寒或发热,或往来寒热等表现,通过辛散驱寒邪,化阴平降火热的作用,从而能除伤寒寒热。 邪浊气在肠攻窜引起肠鸣、或腹胀,在中焦胃脘导致心下坚满、咳逆、呕恶、嗳气、气往上攻,邪气逆而上攻到胸引起胸胀,夹杂郁热攻到咽喉则引起咽喉肿痛,到头引起头眩、头晕、头蒙,邪气上攻外蒸则汗出。这一切的病机,只要能“阳化阴”,通过推动人体督脉升、任脉降,太极正常运转而能恢复正常,而得天阳化阴之信息而生长之半夏当可建功! 现代把半夏功效概括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根据临床需要,有用生半夏、以及经过炮制后的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等不同。对其炮制差别我们应当大概有所了解: 生半夏:无需炮制,外用治痈肿痰核。 清半夏:每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长于化痰。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者。长于清热化痰止咳。 姜半夏:每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每kg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长于燥湿。 道明中医,助您健康,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0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伤寒悬解太阴病黄连汤,桂枝加芍药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