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套种林下生金
青狮大石坎村在柑橘林下套种白芨。 莲池镇田家坝村的白芨育苗大棚内,工人正在播种。 ●廖桂华文/图 西充县仁和镇丹桂垭村的产业路旁,横成排、竖成列的柑橘树接连成片,树下套种的中药材长势喜人。 依托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物流便捷等有利条件,西充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截至目前,全县林下套种中药材面积在2万亩左右,中药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A订单种植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 “村里种了亩晚熟柑橘,年初在柑橘树下套种黄精、白芨,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80名群众就业。”丹桂垭村党支部书记冯文章介绍,黄精、白芨的生长期为三年,亩产值在元左右。该村与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该公司的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种出来的药材销路有保障。 “西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股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充县香桃、柑橘种植面积共计20万亩。为有效利用果树下的空地,西充县大力发展果树林下中药材套种立体特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西充引进了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搭建产业桥梁,带动群众增收,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详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县中药材种植企业之一,该公司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义兴镇、莲池镇等地种植白芨、黄精等中药材亩,现有生产基地7个,专业合作社3个,吸纳周边余人就近务工,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签订订单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 为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县农业农村局整合项目资金余万元,先后对虹霖生物等中药材企业在土地平整,大棚、烘干房、储藏库建设等方面给予补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育苗、定植、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引进药食同源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西充县共有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11个、育苗示范基地1个,林下套种面积2万亩左右。有3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共18家,其中龙头企业2家。中药材种植品种以黄精、半夏、白芨为主,平均亩产0.5吨。 B技术保障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 8月16日上午,位于西充县莲池镇田家坝村的南充现代中药材产业研究院名贵中药材种子种苗科研培育中心,数名工人正在基地大棚内外忙碌。白芨育苗大棚内,工人背着喷雾器,正为苗圃补水。 “白芨幼苗十分脆弱,其种子细小如面粉,遇水即化,管护上要比照顾婴儿还要细心,只能采取雾化的方式浇水。”南充现代中药材产业研究院院长赵青松告诉笔者,棚内育有白芨种苗60亩,目前正是白芨胚芽的发育期,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别小看这些星星点点的胚芽,一平方米可以达到3万株。” 赵青松介绍,中药材直播育苗,对各环节技术要求相当高。拿白芨来说,其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很低。以前人工种植主要依靠块茎繁殖,成本高且易病变。为此,研究院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学及科研部门携手攻关,突破白芨直播育苗技术难题。经过5年技术攻关,直播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目前育苗基地总面积亩,年产优质中药材种苗1.5亿—2亿株。 西充县将科技支撑作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推动建立中药材产业研究基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南充现代中药材产业研究院于年落户西充,组建有专家团队。研究院为当地中药材种植企业和个人提供产业技术研究与服务、药材实用种植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中药材种植日常管理培训,搭建中药材交流平台,并为药企与药农订单种植、药农与院校专家技术咨询牵线搭桥,助力西充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 为优化品种结构,确保产业增效,今年,西充将重点推广种植适宜本地的半夏、黄精等品种,指导业主对产量低、品质差、销售难的品种进行淘汰和更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半夏、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培育1至2个中药材知名品牌。”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平介绍,将进一步统筹规划,连片打造西充道地药材产业基地,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不断推动中药材产业上档升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2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谁说中医没情调,中药自古出CP
- 下一篇文章: 在这个村,发现了致富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