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图鉴半夏
天地间仿佛是个大蒸笼,太阳始终炙烤着大地。这样炎热的夏季,不知何时才能熬到头?看看日历,从立夏至秋分——夏天应该已经过半了吧。 说起半夏,不禁联想起中药半夏。 半夏,伴夏,夏天过去一半,它便已绿意荣荣。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为名也。还见于《急就篇》,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可见,古人多因“仲夏之月半夏生”,释半夏得名之由来。 然而,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半夏在农历 月时早已经发芽长苗了。至农历五月已经开花了。 《神农本草》中写道:“半夏于夏历五月间采,及夏之半,故名半夏”。半夏是一味传统中药材,中药材的命名方式大都有规律可循,即以药用部位的形态、用途等命名。待到农历五月,半夏长成,挖其根,晒干便成了一味中药。半夏,于半夏时采,《神农本草》中的解释,可信度相对较高。 半夏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了西部之外,在其它地方都是田间杂草,放个图给大家感受下。 半夏繁殖力比较强,一般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野生的半夏。《本草纲目》称:守田会意,水玉因形,故而半夏又名“守田”、“水玉”。得名守田,大概因其多生田间。又因略似芋头,故别名水玉。 《图经本草》中记载:“半夏生槐裹川谷......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可见,半夏,长三小叶,新生的叶片一大两小,一圆两尖,很是有趣。 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老株叶片3全裂,如米老鼠状。 看完这两个图你是不是怀疑小编认错了?差别好大啊,但是实际上,刚萌发的半夏,或者当年生的实生苗,就是一个单叶,但是叶子基部有两个萌萌的小耳朵,而长大成熟的半夏,叶片是三全裂的,半夏(Pinelliaternata)的种加词“ternata”意思就是“三出叶”,在甘肃等地,直接把半夏叫做“三片叶”,真是简单粗暴! 半夏的花型比较独特。虽然与美丽的马蹄莲同属于天南星科的植物,但是它的花几乎看不出来是一朵花。身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半夏,也有着佛焰苞。半夏的佛焰苞在合围处有一个小孔,可以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呈现出尾状,从中伸出绿色或浅紫色的佛焰苞,为直立状或呈“S”形弯曲。 花序附属器呈长鞭状,长长的匍匐花茎,立起的佛焰苞,再加上一根触须状物体从中伸出来,随风乱颤……仿佛一条守田的庄稼蛇呢。 《植物名实图考》乃称其为蝎子草,曰“梢上翘似蝎尾,固始呼为蝎子草”。吴其浚又谓:“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两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似蝎尾。” 半夏的珠芽也可以萌发成一棵完整的植株。半夏多处可以长出珠芽,例如叶柄腋部,复叶的小叶柄等。珠芽是一种变态的营养器官,可以无性繁殖,落地后长出一株新的个体。所以说杂草往往都有过人的繁殖技巧,没有两把刷子是当不了常见杂草的“重任”的。 ,说说半夏的块茎。半夏因其块茎之形,而有老鸦眼、地珠等别名。而药典中提到的中药半夏,正是指半夏的干燥块茎。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半夏全株有*,尤其以其块茎*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 麻痹而死;服生半夏多量可导致 失音。所以大家千万小心,不要将半夏误当野菜食用了哦。 因半夏具有一定的*性,半夏在入药时基本都需要经过炮制,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读而思duersi半夏的别名颇多,大家可以数数看文中介绍了几个别名呢? 承天上品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2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断面为白色的中药材种类及性状特征
- 下一篇文章: 美文共享半夏时光,诗意正浓最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