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半夏
半夏 和姑,地雷公,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 辛,温;生品有毒。归脾、胃、肺经。 温化寒痰药 1,化痰止咳平喘,温化寒痰,燥湿,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3,消痞散结,用于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亦可用于宫颈癌,癌前病变,食管癌,胃癌,鼻咽癌,皮肤癌。 煎服,3-9克;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内服用制半夏。因其性温燥,对阴亏燥咳、血证、热痰等证,当慎用。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P.tuberiferaTen.]的块茎。喜生于潮湿肥沃的沙质土上,多见于房前屋后、山野溪边及林下。主产于南主各省,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省区均有分布。 夏、秋两季均可采挖,除去身苗,须根,洗净,杵去外皮,晒干。 半夏Banxia 《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煎服,3~9g,一般宜炮制后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药: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的功效作用 辛,温。有毒。入脾、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1.降逆止呕:可用于多种呕吐的证侯。①对于胃寒停饮或湿邪阻滞所致的呕吐,与藿香、茯苓、生姜、陈皮同用。②胃寒呕吐者,与党参、白蜜同用。③胃热呕吐者,与黄连、竹茹、陈皮同用。④妊娠呕吐者,可与黄芩、苏梗、砂仁、竹茹、生姜同用。 2.燥湿化痰:①用于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者,与茯苓、陈皮同用或与苏叶、茯苓、陈皮、生姜同用。②用于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清稀,纳呆食少,大便溏稀,与茯苓、干姜、陈皮等同用。 3.消痞散结:①用于胸脘痞闷胀满,或胸闷作痛,可与瓜蒌、薤白等同用。②用于瘿瘤痰核,可与消痰散结药同用。 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半夏曲化痰消食,竹沥半夏化痰清热,生半夏消肿散结。 1.配橘皮:橘皮与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共同作用,历代医家认为,二者入药以陈久者为贵,故有“二陈”之谓。半夏之辛,行水气,燥痰湿且能健脾;橘皮之辛,通三焦、理气机又能和胃。半夏得橘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橘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二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 2.配茯苓:半夏与茯苓相伍,药效相使,是治疗痰饮湿浊的常用药对。茯苓甘淡,甘能补脾,淡能渗利水湿;半夏辛温,辛能散水气,温能燥湿。半夏与茯苓,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二者标本兼顾,功可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 3.配黄芩:半夏化饮祛痰,降逆止呕;黄芩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热。二药配对,有清肺化痰、燥湿降逆之功。 4.配硫磺:硫磺与半夏配对使用,见于《和剂局方》半硫丸,主要用于老年虚冷便秘之证。硫磺酸温,有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半夏苦以下气,辛能润燥,协硫磺而通便,两药合用,具温 5.配枇杷叶半夏可消痰降气,枇杷叶可下气降逆。二药合用,下气降逆,燥润相兼,寒温并施,枇杷叶得半夏润肺而无留痰之弊,半夏得枇杷叶燥湿而无劫阴之咎,既可入肺而祛痰定喘,又能入胃而燥湿止呕。 6.配皂荚:半夏功专燥湿化痰,皂荚辛散走窜,具祛痰、搜风、开窍之力,善治风痰壅盛、关窍阻闭之证。二药配对,祛痰之力大增,祛风痰、开关窍之功更著。 7.配天南星:半夏燥湿健脾,主治湿痰,且有和中降逆之功,南星燥湿化痰,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南星开泄化痰,以祛经络中之风痰。二药合用,治痰力胜,尤以:法风痰为著。 8.配天麻:半夏燥湿祛痰,天麻为治风痰之要药,善于熄风止晕。二药合用,相合相成,功专化痰熄风,治眩晕、头痛。 9.配瓜蒌:半夏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能清化痰热,目.有宽胸散结之功。二药配对,化痰散结,宽胸消痞之功显著,宜用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之胸脘痞满,或浊痰胶结所致的胸痹疼痛,对痰热壅肺之胸膈塞满、气逆咳嗽、吐痰黄稠,用之可获清热化痰、下气宽胸之效。 10.配黄连:半夏和黄连,是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的基本配伍,半夏善化痰散结,降逆宽中;黄连善清热燥湿,和胃止呕。取半夏以辛开,兼理痰湿之壅结,除热中之湿,用黄连以苦降,并清痰湿所生之热。二药辛苦合用,辛开苦降,舒理气机,凋和胃肠,寒温并施,化阴霾,和阳气,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共奏泄热和胃、开胸除痰之功。 1.反乌头。 2.一切血证及阴虚咳嗽、津伤口渴者忌用。 内服:6~9克,入煎剂,或人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本品辛温行散,能行水湿,降逆气,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呕吐自止,所以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良药,且有消痞散结的功效,常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晕、痞满呕吐、反胃吐食、妊娠呕吐以及痰湿入络结为痰核者。 孙会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4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吉白茶的价格,多少钱一斤
- 下一篇文章: 茶籽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