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第16天头痛眩晕
第一节、头痛头痛,亦称头风,是以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外伤性头痛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头痛的发生,一般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若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之邪,上犯颠顶,阻遏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阻窍;或外伤久病,导致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脑脉失养,皆可引发头痛。1.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等部位,头痛较甚者,可伴见恶心呕吐、畏光、烦躁等症。2.一般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呈掣痛、跳痛、灼痛、重痛或痛无休止,且有外感史并伴外感表证,为外感头痛;一般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呈胀痛、刺痛、空痛、昏痛或隐隐而痛,多无外感史,为内伤头痛。外伤性头痛多有头部外伤史。?必要时进行精神和心理检查,同时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对头痛原因的鉴别。?1.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危重,常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持续不解且阵发加重,多伴有喷射状呕吐,甚者可见肢厥、抽搐等症。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相区别。?2.中风以突发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头痛等症,但头痛无半身不遂等见症。(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治宜疏风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代表方∶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治宜祛风胜湿通窍,方用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2.血虚头痛:治宜滋阴养血,方用加味四物汤。3.气虚头痛:治宜益气升清,方用益气聪明汤。4.痰浊头痛:治宜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5.肾虚头痛:治宜补肾填精,方用大补元煎。6.瘀血头痛:治宜活血化瘀,方用通窍活血汤。第二节、眩晕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仆倒等症状。西医学中的良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高血压病等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眩晕的发生主要与情志不遂、年老体弱、饮食不节、久病劳倦、跌仆坠损以及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内生风、痰、瘀、虚,导致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而突发眩晕。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眼球震颤等表现。3.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慢性起病逐渐加重。4.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或跌仆损伤等病史。?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颅脑CT、MRI扫描、血常规及血液系统检查等有助于对本病病因的诊断。1.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见四肢厥冷为特征,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亦可一厥不复甚至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头眩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虽与厥证相似,但无昏迷、不省人事等症,也无四肢厥冷表现。?2.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喝僻不遂为特征。眩晕仅以头晕目眩为主症,虽眩晕之甚者亦可见仆倒,与中风昏仆相似,但患者神志清楚或瞬间即清,且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等症。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先兆表现,应当注意二者的区别及联系。?1.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用天麻钩藤饮。?2.痰湿中阻: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3.瘀血阻窍:治宜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4.气血虚:治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用归脾汤。5.肾精不足:治宜滋养肝肾,填精益髓,方用左归丸。 人卫《中医内科学》十三五教材:第10版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本平台仅供个人学习使用,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9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种实用验方偏方含各种大病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