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半夏生,木槿荣,且听蝉鸣九九歌
6 月 21 日 06 时 34 分 夏至到! 说夏至Summer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已经朝我们走来。至者,极也,夏至就是夏天到了。从这一天起,一年里最热的伏天就开始了。正如《礼记》所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讲习俗SummerSolstice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聊养生SummerSolstice夏至养生三忌一、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二、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三、忌冷水洗浴: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夏至养生三宜一、饮食宜多吃“苦”: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二、宜晚睡早起:夏季要快乐欢畅,心胸宽阔,以利于气机的通泄。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三、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夏至的节气针灸还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 夏九九歌 “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虽然它不广为流传,但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这样的: 夏九九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中的青岛三十九中新校区 供稿:青岛三十九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考那年,花开半夏
- 下一篇文章: 中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赶紧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