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或凉爽秋季,你是否曾感到口干舌燥,狂饮数杯水却仍不解渴???或许你并未多食,甚至只是品尝了些许辛辣食物,却上火冒痘,口腔溃疡疼痛难忍???又或是你常常大汗淋漓,甚至出现盗汗、心跳加速等不适???心烦意乱、睡不安稳,失眠困扰着你,让你夜不能寐???还有小便失禁、遗尿、腹泻不止,以及久咳不愈等烦恼……

别担心,中医药的宝库中藏有一味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神药”——乌梅。它不仅是超市里的杨梅、青梅或乌梅干,更是被誉为中药乌梅的神奇存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这解释了乌梅的独特制作过程。乌梅,源自未成熟的青梅,通常在5月间采摘,经过时光的沉淀、烘烤与烟熏,最终炮制而成。这黑乎乎、皱巴巴的乌梅,在夏秋季节里却能发挥巨大的效用,仿佛一支能“安内攘外”的军队,其战斗力无以比拟。乌梅的神奇功效在于其独特的制作过程,使得它在不同的形态下都能发挥出色的效用。例如,含服乌梅能生津止渴,舒展筋脉,驱除痹痛;而酸梅汤则能滋阴养血,止渴解暑,缓解心脏不适。此外,还有Q弹爽口的乌梅冻,能清热解暑;清虚火的乌梅三豆汤,能养心安神;以及温胃散寒、和胃止呕止泻的生姜乌梅饮;还有养肝脾、调月经的乌梅蜂蜜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配比。

医案:乌梅,这一颗神奇的药果

这个医案,源自经方学者娄绍昆先生的著作《中医人生》,其中记录了好友夏成锡分享的真实经历:

“老李伯的媳妇,年约45岁,身材中等,体质平常,月经规律如常。她长期受到口干舌燥的困扰,夜间舌头干燥到难以转动,但口中唾液却源源不断,因此并不想饮水。此外,她还面临大便溏薄、黏滞,小便失禁的问题,时常感到肢节疼痛,痛苦难以言表。

多年来,医院,尝试了包括黄芩汤、半夏泻心汤、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在内的多种方药,甚至尝试了各种单方草药,但都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她对中草药治疗已感到绝望,转而尝试针灸、推拿和刮痧等疗法,然而病情依然没有改善。”最后,患者尝试了一位乌梅的治疗方案,每天空腹服用一到两个乌梅,并含在口中慢慢融化。结果,当天晚上她的口腔就感到舒适,一周后大便也变得成形,多年的小便失禁和夜间舌头干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且至今未复发。

乌梅,这一味看似普通的药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治疗价值。它既能滋润口腔,又能收敛病症,实可谓面面俱到。在民间,乌梅常被用于治疗小便失禁等病症,其效果显著。同时,《别录》等古籍也记载了乌梅的多种功效,如止下痢、利筋脉等。由此可见,乌梅在治疗多种病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效果。

此外,乌梅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在历代医籍中也是屡见不鲜。例如,唐代名方“乌梅丸”便以乌梅为君药,经过历代名医的加减运用,已成功治疗了诸多疑难杂症。

那么,乌梅究竟有哪些具体功效呢?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津液亏损严重时,舌苔上的裂纹会变得更多、更深,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在中医里被称为“津亏舌裂”。

()滋阴止渴,舒缓心脏压力

当身体缺乏津液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口渴。此外,由于汗液是心之液,过多的汗液流失也会导致心脏不适,如心慌和心跳加速。然而,单纯摄入水分并不等同于补充津液,因为这些水需要经过体内一系列的气化运化过程才能被有效利用。乌梅搭配一些甘甜食材,如酸梅汤,能通过酸甘化阴的方式,更迅速地为我们补充所需的阴液。这一点在宋代《图经本草》中也有所记载,书中提到乌梅能补益脾胃、生津止渴、安蛔理脾。食材:乌梅30克,玫瑰茄5克,桑葚0克,山楂30克,陈皮0克,甘草5克,桂花适量。

制作方法:将乌梅、陈皮、山楂、甘草、桑葚和玫瑰茄彻底清洗后,浸泡半小时以上。接着,将浸泡好的材料连同水一起倒入锅中,加入-毫升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40分钟。煮好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至完全融化,再焖0分钟以充分融合食材的精华。最后,盛出汤品,撒上适量的桂花增香。

这款汤品中,乌梅具有收敛生津、固表防汗的功效,可防止汗多伤气损阳;桑葚则补肝益肾、生津消渴、润肠滋阴;而桂花则能扶阳化瘀、调养肝血、疏肝解郁、醒脾开胃。这款汤品不仅口感酸甜,而且具有出色的养生效果。熬煮好的汤汁冷却后,可以加入吉利丁片搅拌均匀,再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数小时,即可制作出酸甜可口的乌梅冻。这款乌梅冻不仅口感Q弹爽口,还能清热解暑,成为夏季替代冰棒雪糕的绝佳选择。此外,乌梅还有助于清虚火、养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当津液不足,阳气无法得到充分涵养时,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口腔溃疡、上火冒痘等症状,甚至影响心神,导致心烦和失眠。乌梅能够有效地收敛浮火,降低胆气,从而养肝木。古籍中也有多处记载乌梅的这一功效,如《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乌梅能“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而《日华子本草》则称其能“治骨蒸,烦闷……令人得睡”。因此,在口干口渴、上火、心烦睡不好时,不妨尝试喝上几天乌梅三豆汤,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乌梅、黑豆、绿豆、红豆各2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对于老人和小孩,食材量需减半。制作步骤:首先,将乌梅、黑豆、绿豆和红豆一同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浸泡半小时。接着,在锅中倒入毫升清水,放入乌梅与三豆,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熬至汤汁剩余50~毫升。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连同豆子一起服用即可。

这款汤品中,黑豆补肾水,绿豆清肝火,红豆清心养神。三豆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乌梅与蔗糖的结合,则酸甘化阴,有助于滋补津液。此食疗方不仅能清虚火、退内热,还能补津液,实力非凡。

此外,乌梅在夏季还有温胃散寒、和胃止呕止泻的作用。夏季阳气外浮,内里相对虚寒,加之寒凉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胃肠不适。此时,乌梅便派上了用场。它可以与生姜搭配,制成生姜乌梅饮,有效改善上热下寒体质,缓解温胃止呕、拉肚子等症状,甚至对晕车醉酒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材料:生姜、乌梅各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这三样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大约煮30分钟后,滤出汤汁即可饮用。适用情况:考试前紧张导致的拉肚子、晕车时,乌梅都能发挥效用。同时,它还能解酒毒,醉酒时也可使用。但需注意,若因吃坏肚子而拉肚子,起初不宜使用乌梅,因为拉肚子是身体排邪的反应,不宜过早涩肠止泻。此外,乌梅还有敛肺气、止久咳的作用。有些人经常感觉喉咙干涩、痒痛,一痒就忍不住想咳,但往往咳不出多少痰。久咳会导致肺气虚弱,肺气不固又引发咳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久咳不愈的人,首要任务是固肺气以止咳。《本草纲目》中记载,乌梅具有敛肺气、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久咳不愈的人,含服乌梅可以固肺气以止咳。然而,在咳嗽初期,由于邪气入侵,此时不宜使用乌梅,以免将邪气留滞于体内。此外,乌梅的酸涩特性还使其在调经止血、去除死肌息肉方面表现出色。据《景岳全书》所述,乌梅可用于治疗便血、尿血、崩漏、带下、遗精等症。对于女性而言,月经淋漓不尽或因肝脾虚弱导致的月经不调,都可以尝试使用乌梅来改善症状,例如制作乌梅蜂蜜膏进行调理。材料:乌梅克,蜂蜜毫升。

制作方法:首先,将乌梅彻底清洗后,用冷水浸泡并去除核。接着,将处理好的乌梅加水煮沸,然后滤取药汁。重复此步骤,共煎取三次药汁,并将这些药汁合并加热浓缩成膏状。最后,加入蜂蜜并继续加热至沸腾,待膏放凉后,便可罐装贮藏备用,每次服用一汤匙即可。

据《本草求真》所述,乌梅具有酸涩而温的特性,能够入肺收敛、入肠涩肠、入虫伏虫,并能去除死肌、恶肉和恶痣。因此,乌梅对于消除死肌和恶肉,如息肉等体内或体表的不良组织,具有显著效果。然而,由于息肉的形成需要时间,单味乌梅的药力可能不足以应对,因此在使用时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配伍。

此外,虽然乌梅具有诸多益处,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例如,外感、热滞或表邪未散者应忌用乌梅,因其具有收敛作用。同时,胃酸过多者应慎用乌梅,因其味道酸涩。另外,虽然乌梅能解肢节疼痛,但在抽筋时应避免食用,以免因酸涩收敛的特性加重抽筋症状。同时,遵循养生之道,顺应四季更迭的规律,夏季宜长宜散,应充分利用阳气,既不过于发散也不宜过度收敛。因此,在享受乌梅制作的美食茶饮时,需适量为宜,以免过量食用。??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l/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