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对西药持有的担忧,担忧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相较之下,许多人认为中药较为温和,长期使用也相对安全。然而,事实上,“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中药。

近日,一位50多岁的任先生,因误食了仅2g附子(含有乌头碱),便出现了胸闷、口舌发麻、心悸等不适症状,且持续了长达两小时仍不见好转。无奈之下,他拨打了20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和心电图检查,发现任先生频发早搏,存在严重心律失常,这很可能是急性乌头碱中毒所导致。乌头碱,这种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蒿等植物中的有毒成分,具有极强的毒性。它能够扰乱心率,降低血压,导致各种心律失常。若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引发室颤和心脏停搏,危及生命。仅仅口服2mg纯乌头碱便可导致中毒,而3-5mg的剂量则足以致命。鉴于其毒性之强,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使用这类药材必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炮制,且购买和使用都必须遵循医嘱。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有毒中药。例如,软坚散结类中药中的生半夏、生南星等,以及平喘止咳类中药如芥子、细辛等,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滥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中国首个大陆药物性肝损相关不良报告披露,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高达5%。同时,《临床内科杂志》的药物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中药类诱发者占比达到93%。这些数据表明,中药滥用已经对人们的肝肾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购买劣质中药

由于中药材生长在土壤中,容易受到重金属等污染。同时,在中药的加工、炮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污染或变质,如农药残留、霉变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

轻信偏方

“偏方”往往出自没有行医资质的乡村医生或江湖游医之手,其药物成分可能复杂且不清晰,存在超剂量使用或混入有毒药物的风险。

品种混用

由于许多中药材名称和外观相似,如土三七与三七,容易发生混淆。然而,这两种药材的毒性差异很大,误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长期、大剂量服用

中药的用量也是引发毒性的关键因素。不遵循医嘱,长期大量服用中药,会导致毒性在体内不断积累,进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遵循5大“中药原则”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我们需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0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严格遵循医嘱所规定的中药剂量和用法。

0避免盲目套用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因此,不应随意沿用他人的药方。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好的药方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错误地使用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0注意中西药搭配

许多中药与西药不宜同时服用,搭配不当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损害健康。若需联合使用中西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确保间隔30-60分钟分别服用,以降低潜在风险。

0掌握煎药技巧

中药的服用方法同样讲究。某些中药可生吃,而另一些则需经过炮制才能安全使用,以中和药性并去除毒性。煎药过程中,用量、时间以及先后顺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遵循医嘱,以确保药效得到充分发挥。0注意饮食禁忌在服用中药时,遵循饮食禁忌是至关重要的。中医注重药食同源,许多食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具有一定的药性。若在服药期间不忌口,随意进食,可能会干扰病情和药效的发挥。因此,为了确保药物的有效性,患者必须注意饮食禁忌的遵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l/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