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是仲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剂,方剂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共5味药物组成。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而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梅核气的主要病机是什么?痰气阻于上,那么,我们去治疗,降气、化痰。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方子,痰在上,咽喉,运用苏叶降气,气降则痰降;到了中焦,有半夏、生姜、茯苓,半夏、茯苓不仅可以化痰,且可防痰再生;生姜温脾胃,散寒,也是可以防止痰再生。也就是说,到这里,半夏厚朴汤治疗的梅核气,主要是由于偏寒导致的痰气上阻导致的病证。那么最后一味药物厚朴的作用是什么呢?把降下来的痰,从大肠送走。这,就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把上面的痰,从下面送走,自然上面的痰结就散开了。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有疑问,《内经》讲:“其在上者,引而越之”,为什么在上焦的痰气,不从上面走?

这就涉及到半夏厚朴汤的病机根本在于什么?根本在于脾胃,形成的痰上浮于咽喉,其根源是在中,而不是上。因此,采用从中焦治,往下送的方法,疾病能够得以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l/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