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一升(30g)生姜半斤(30g)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本方是半夏类方中的止呕剂。方中除半夏的止呕作用外,尚有生姜的止呕健胃作用。中国民间对呕吐不止者,常以生姜质汁滴舌,尚能取效。烹调中使用适量生姜,能增强菜肴的风味,促进食欲。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姜煎剂可以兴奋消化腺的分泌,并对胃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故《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许多止呕方用半夏配生姜。引起恶心呕吐的愿意很多,小半夏汤所治疗的呕吐恶心是以痰湿为见证的。故舌苔必白滑或白腻,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或心下有水声。故《金匮要略》指出:“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所谓的心下有支饮,既是说心下部有水声或咳嗽痰多清稀,同时有胸隔胀满等证。小半夏汤证如下:1:恶心呕吐;2:口不渴或口不渴甚,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或心下有振水音,胸隔胀满。3:苔白滑或白腻,较厚。若恶心呕吐以外,尚有头痛,便秘,发热,腹痛,胸痛等症状的话,则需要与其余方证相鉴别。因为大黄证,石膏证,附子证,黄连证伴见呕吐者临床也不少见。---小半夏汤证多见于神经性呕吐,妊娠恶阻,胃切除及药物引起的呕吐。有报道以本方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呕吐,疗效显著。笔者故乡的老中医尚用本方治疗内耳性眩晕症伴见呕吐清水者,颇有效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见咳嗽痰多,胸满恶心者可以使用本方。有报道用姜半夏内服,肌肉注射或雾化吸入治疗夕肺例。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上单纯的小半夏汤证不多,而兼证较多。如患者眩晕,心悸,心下痞者,可加茯苓,名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其特点是小半夏汤证伴见水饮证,故患者有小便不利,眩晕,心悸肉跳等症。有报道用本方(半夏40g,先煎半小时,茯苓30g,生姜30g,)治疗1例过食生冷所致的胃痛,呃逆,服药4剂后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表现为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时喜温熨按,腹胀,食欲减退,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陈皮,甘草,便是著名的二陈汤,二陈汤被称为治疗痰饮病的主方。后世对痰饮引起来的咳嗽,呕吐,眩晕,动悸,心下痞等症,无不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鼓励一下

赞完再走

1,虚弱女性体质调理的千古名方--当归羊肉汤

2,黄煌经方系列之--当归四逆汤

3,刘渡舟:使用小青龙汤抓住这六点

4,“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三九贴

5,黄煌经方系列之--柴胡加龙骨牡蛎

6,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1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