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半夏

三叶半夏、止叶老、三步跳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球状干燥块茎

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用于湿痰所致的呕吐,常配生姜、茯苓。

生半夏有毒,一般需制后用,因炮制方法不同,功用亦稍有区别

清半夏:用姜矾制成,再用清水浸泡,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

法半夏:用姜矾制,偏于燥湿化痰

姜半夏:用姜汁拌,又名制半夏,性较温燥,偏于止呕

半夏曲:用姜和面粉制后发酵而成,主要用于和胃止呕。

通过古籍和药典的查阅,小编了解到半夏入药历史已有多年,作为大宗药材之一,在《伤寒论》中使用频率高达14次。

《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附:鲜生半夏与醋磨汁外用治癣。

虎掌南星

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块茎,别名掌叶半夏。《雷公炮制论》中提到的:“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微酸,不入药用。”这里的白傍幾子指的是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类的小侧芽。用来冒充半夏的虎掌南星多为幼小的虎掌南星块茎,其略呈扁球形,较端正,有的有侧芽。与半夏近等大或比半夏稍大,上面与底面近平行,茎痕凹窝在中间,较浅。

水半夏

水半夏是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ume的块茎,呈椭圆形或锥形,表面须根痕迹明显,不像半夏钝圆、光滑。

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由于资源匮乏,水半夏也被当作半夏在使用。但它和半夏的功效、毒性都有差异。水半夏毒性较大,没有止呕作用,因此不能替代半夏使用。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位姑娘叫做白露。有一天,她要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底下的植物的块茎,此时由于这个姑娘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的块茎用来充饥。

可是,谁又能想到,她吃完之后就开始呕吐,于是她就试着用生姜来止呕吐,没想到吃完之后,白露咳嗽的老毛病竟然痊愈了。

在这之后,白露就开始用这种茎块与生姜一起熬汤,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独门“偏方”。善良的白露将自己熬的这种汤送给那些有咳嗽毛病的乡亲们,希望帮助它们治好这个病,乡亲们喝了之后,反馈的效果都很好。

由于这种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露在帮乡亲们清洗的时候掉进了河里面,因此丧了命。

后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善良的姑娘,于是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露,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是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改名为半夏。

顺然堂李氏骨方主要是以古法草药外敷的形式治疗各种类型的骨病,对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骨质增生等都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重病患者起效尤为明显。其特点是以川草乌、骨碎补、威灵仙、当归、红花、半夏、南星等多种名贵药材通过君臣佐使的特定配伍组方,其药力强劲效果明显,药自外敷患处后,药效在皮肤、骨骼渗透迅速,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舒经络、强血脉、壮筋骨为机理到达病灶修复患处完成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1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