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半夏
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聋。 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 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 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清·赵瑾叔《本草诗》 半夏之名由来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是因为生于夏历五月而得名,此后一直沿用该名。然而后世所用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生于二月,此半夏与之生物学特性不符,因此有学者对先秦时药用半夏品种存疑。 中药·半夏《神农本草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煎剂。 辛、温。有*。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湿痰,寒痰证 2、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蛇咬伤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外用适量。 反乌头。阴虚燥咳、血症、热痰、燥痰慎用。 半夏的炮制品种 新鲜采挖的半夏,浸入2%的明矾水中,漂半小时捞起,晒干或烘干,即得生半夏。生半夏有*,故需要炮制,半夏因炮制的方法不同,炮制后的功效也不同。 生半夏:有*,禁止内服,多外用于痈疽肿* 清半夏:善于燥湿化痰 姜半夏:善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善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善于化痰消食 竹沥半夏:善于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法半夏 姜半夏 生半夏 为了让大家知道中药炮制工艺的博大精深,在此以清半夏为例来介绍半夏的炮制方法。 清半夏的炮制:取半夏大小分开,先淘洗干净,然后置缸内加清水浸漂7-1O日,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每公斤半夏加白矾粉2公斤,泡1日再换水,漂至规定天数,取出置锅内,加入白矾(半夏公斤,用白矾12.5公斤)与水共煮,先武火后文火,不断搅拌,约2-3小时,至内无白心、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晾至六成干,切成薄片,晾干。 其余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都是在清半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炮制而成。 半夏的药膳 山药半夏粥 材料生山药(研细未)30g,半夏30g,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半夏用微温水淘洗数次。不使有矾味。用做饭小锅(勿用药甑)煎,取汤约g,去渣调入山药细未,再煮两三沸成粥,和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凡因脾胃虚弱而引起气逆上冲,呕吐频作,尤其是闻药气则呕吐更甚、诸药不能下咽者,可服食此粥。 半夏茶 材料半夏10g、花茶3g。 做法用半夏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痰湿饮停,咳喘痰多、呕吐、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痈肿。 二陈二仁粥 材料陈皮9g,半夏6g,茯苓12g,薏苡仁15g,冬瓜仁15g,粳米g。 做法以上药材水煎,滤去药渣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清水,同煮为粥,一日内分2次服用。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顾丽琴 邮箱 qq.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3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绿色工厂花开半夏,绿色鑫达
- 下一篇文章: 无硫半夏,正在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