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是说人一般到四十岁以后之所以开始衰老,是因为人体阴气衰减造成的。

阴:就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产物,也就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调整以后的三大营养物质和ATP;人到四十岁前后,三羧酸循环功能降低,导致人体营养失衡、免疫失衡、微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失常加重,能量供应不足,使人的新陈代谢不正常,进而引起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不完整,同时免疫器官受损,人体免疫就会更加不平衡,既不会正常保护人体,还会干扰人体的正常代谢,这时人就不能保持健康,开始衰弱并走向死亡。

所以,人到中年以后,普遍出现人体各种功能下降的情况,并且逐渐出现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前列腺病、关节炎等等,或者伴随着更年期的各种症状。这是人体在“阴气自半”以后的自我调节,比如调高血压,调高血糖。这种调节,短时间可以使人体维持以前青年时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伤害人体,而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而这其中的“阴气”到底是指肾阴还是肾阳还是有争论的,有人建议服六味地黄补阴,有人建议服四逆汤来补阳,我认为肾阴虚是物质不足,肾阳虚是功能不足,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因物质不足引起结构破坏从而表现为人体功能不足。所以,我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以后用“金水六君煎”更合适。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

当归6克、熟地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这六味药都在《神农本草经》有载录,具体内容如下:

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乾归。生川谷。

我的理解是:当归改善脏腑血液循环是核心,对结构破坏,功能不正常者有效。

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我的理解是:现在中医对地黄的认识是大错的!只说地黄滋阴、凉血;而无视地黄养血、活血,填骨髓,长肌肉的作用,本草先讲其治跌打损伤类疾病,可见其对人体因为结构破坏,而功能不正常的疾病有效。另外不合适的是将“生地”炮制成“熟地”使用,应该是生地效果更好。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我的理解是:这些症状都是人体因为水气结滞的表现,而半夏能升能降,理气祛湿,对人体因为水气结滞为害的,能使气和水正常运化。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我的理解是:茯苓主气逆水结,因而能使人体水气归于正道。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腫,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山谷。

我的理解是:甘草的特点是大补正气,这是其一切治疗作用的基础。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共有方剂首,用到甘草的就有首,这反映了张仲景治病,首补正气的思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凡治病首用甘草补正气以固本,从而利于除邪,而后人所认为的中医用甘草是为了“调和诸药”,大谬也。

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

我的理解是:陈皮主要是顺气,凡气逆皆可用。治胸腹气结,水谷不利效良。

由此看来,在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了以后,人体五脏六腑开始不像年轻时充实,出现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这时候应该开始服用“金水六君煎”,可以起到如下作用:陈皮,使人体腹气通利,饮食正常消化,从而能获得充足营养;茯苓,使人体水气归于正道,促进营养的正常吸收;半夏,升降水气,使水气正常运化,使人体营养运转正常;当归,改善脏腑血液循环,为脏腑运载充足的营养;地黄,填骨髓,长肌肉促进脏腑破坏的组织恢复;甘草,大补正气,提高脏腑功能。

这样看来,在四十岁之前,就应该开始服用“金水六君煎”,以对应“阴气自半”的到来;而对于中年后出现的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前列腺病、关节炎以及更年期的各种症状,也可以通过服用“金水六君煎”来治本。

黄医生所写的一部分书:

《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随心所欲》

《饥寒论》

《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如何健康舒服的活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