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头上头晕头痛,相信很多人有这个经历。一般头晕头痛,或者从外感入手治疗,内伤头痛中医多从肝风,肝火,肝阳上亢入手。如果这些办法不行;就要采用祛痰熄风法。这个方子就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眩晕比较有名的方子,主要是用于痰湿或者风痰阻窍导致的头晕目眩、胸膈满闷、恶心反胃、呕吐等症状。

在临床上这个方子广泛应用于眩晕、耳石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有的不理解,中医特点就是异病同治。虽然疾病不同,但是发病原因一样就可以。

半夏白术天麻汤,这方子有两张,《医学心悟》方子常用,其中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其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祛风通络止眩晕,白术燥湿健脾杜绝痰湿产生的根源,这几个是主要的药物;然后再配合陈皮茯苓祛湿健脾胃利水,生姜、大枣、甘草健脾调中调和诸药。

还有一张,是医学大家李东垣的

半夏白术天麻汤黄柏(酒洗)0.6克干姜0.9克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耆泽泻人参各1.5克白术炒神曲各3克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橘皮各1.5克

本方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这两张方子都是补脾化痰,熄风治头晕头痛,如何区别应用呢?

其实医学心悟方子补益力量较小。李东垣方子有人参黄芪补益力量强大,还有神曲麦芽兼能消食。

因此李氏方子适合病人比较虚弱消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见有头晕头痛,任何疾病这种情况。医学心悟方不甚虚,舌淡苔白腻见有头晕头痛这种情况。

《脾胃论》李东垣解释: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耆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有的说这个方还可治疗高血压头痛吗?是的。前中央保健组长岳美中提出本方可以调节血压,高者可以降低,低者可以升高,真是良方。

临床医案示例:

1.痰厥头痛:范天騋之内,素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佛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

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70-80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损,复下2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而愈。(李东垣医案)

2.近期我更是试用脑瘤头痛患者,当时症状兼有言语不清,吞咽不利,痰涎较多,食欲欠佳,舌苔白腻,脉细弱,关稍旺。

分析考虑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阻碍舌体运动。风邪挟痰上攻头部,故而疼痛。祛痰湿健脾胃是正治。采用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六神蠲饮汤加减。

黄芪15克,人参6克,苍白术各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天麻10克,旋复花10克,菖蒲10克,天南星6克,橘红10克,泽泻10克,神曲麦芽各10克,蛇蜕3克,全蝎6克,炙甘草3克,(本人医案)

目前正在观察治疗中。

注意本方适合脾胃虚弱引发头晕头痛,假如肝火肝风阴亏阳炕头痛头晕绝对禁用。患者不可私自应用,出问题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