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晚風來去吹香遠
半碗攝 辛丑夏至,時值夏曆五月十二日,國曆6月21日,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日,太陽直射地面之位置達到一年之最北端,北半球之白晝時間亦至極限;我國南方各地自日出至日落約為14小時,越往北越晝長,黑龍江之漠河日長可達17小時以上! 傳統以「鹿角解」為夏至初侯,今人視麋與鹿屬同科,但古人認為兩者一陰一陽。鹿角朝前生長,故屬陽。夏至日陽氣始衰而陰氣始生,故陽性之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屬陰,故於冬至日始落其角。如此,古人觀麋、鹿解角之時定其陰陽?「半夏生」為夏至末侯,半夏為一種喜陰之藥草,因其於仲夏之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知,夏至時節,一些喜陰生物開始出現,而屬陽生物則開始衰退。 俗謂「不過夏至不熱」,但夏至日並非一年中最熱之時,近地表之熱量尚處積蓄之中,至「三伏」天,方進入一年中最熱階段。夏至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田間管理時期」,因此時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高原牧區則開啟草肥畜旺之黃金季節。 半碗攝 我國傳統亦流行「夏九九」之說,正應「數九寒天」之「冬九九」。「夏九九」以夏至日為「頭九」首日,每九日為「一九」,順次稱一九、二九……直至九九,歷經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六節氣。《吳下田家志》所載夏至九九歌曰:「一九至二九,扇子弗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弗入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以此總結先民對自然界仔細觀察之經驗及智慧。不過,民眾之習慣多以「九九」指「數九寒天」。 夏至時節,恰逢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之梅雨季節,頻頻天降暴雨,極易造成洪澇災害,如今記起去歲之汛情,依然令人心有餘悸……正當南方民眾擔心雨水過多時,北方因多旱則有求雨之風俗,主要有京師求雨、龍燈求雨等,民眾透過特定儀式祈求風調雨順。若求雨導致雨水過多,則相應地區民眾又有利用巫術止雨之俗,如民間剪紙中之掃天婆即止雨巫術;有些地方將本為巫術替身之掃晴娘亦奉為止雨求晴之神。昔時於夏曆六月廿四日,民眾多祭祀二郎神(傳說二郎神為李冰次子,民間奉其為水神)以祈風調雨順——若天旱,請二郎神降雨;若多雨,便請二郎神放晴。 半碗攝 夏至時節,山東臨沂地區有改善牛隻飲食之俗。民眾於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如此可令牛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曰:「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夏至時節,一些地區尚有女子於頭上戴棗花之俗。傳說如此可避邪又可治腿腳不適。每當樹梢知了開始鳴聲大作,鄉下棗花盛開、幽幽飄香,婦女便相邀一起採集棗花,然後互相戴於頭上。一些女性年長者戴棗花時,口中唸唸有辭:「腳麻腳麻,頭上戴朵棗花。」 傳統有夏至日忌諱位於夏曆五月末之說,俗諺云:「夏至五月頭,不種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終,十個油房九個空。」前半句意為其他莊稼長勢好,將得豐收;後半句表示年景歉收、蕭條。 半碗攝 詩詞中的夏至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其二 陳與義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遊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 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末句自注:是日有惡少射水禽,一箭中臆,悲鳴飛去。 夏至二首其二 范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云孝子慈孫。 半碗攝 夏至過東市其二 洪咨夔 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 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其一 魏了翁 書生只慣野人廬,誰識潭潭省府居。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微閣上四廚書。 末句自注:閣上有四廚書,久無人拂拭,多有蠹爛。 半碗攝 紀行詩其一 周伯琦 乗輿繩祖武,嵗嵗幸灤京。 夏至今年早,山行久雨晴。 日瞻黄道肅,夜拱北辰明。 隨步窺形勝,周咨記里程。 夏至日北澗自留坐懷一二知己 徐賁 日午歩屧去,行循北澗潯。 觧衣因坐久,對此嘉樹林。 雖無薰風至,微涼滿芳隂。 況兹澗中水,汪然澄我心。 白鷗自蕩漾,黃鳥有好音。 我有一樽酒,欲酌還停斟。 安得攜朋儔,於焉共清吟。 半碗攝 對萱花有感 吳寬 節序交夏至,繁花俱已摧。 幸有堦下萱,爛熳猶爭開。 乆旱土更燥,繞砌無靑苔。 上焉炙烈日,下焉擈浮埃。 如何色仍秀,豈是深根荄。 朝將淸水沃,恐爾晩易萎。 萎者旣先落,秀者猶相催。 安得麥與禾,似此一回栽。 年年摘其穗,坐食惟加培。 天時有水旱,漠不能爲災。 此花號忘憂,憂懷翻自來。 平原空若甑,長河淺於杯。 若人及行客,愁歎聲如雷。 感召當分責,食祿慚非材。 半碗攝 夏至日雨病中喜二弟來自南京 程敏政 亢陽苦作厲,人物皆昏如。 兹辰一隂生,況與甘霖俱。 燔燄忽已掃,清氣回堪輿。 我方病炎熱,展轉無寧居。 得此若新濯,灑灑心情舒。 依約小牀潤,點射明窓虛。 況我同胞子,千里來寧予。 鴈行夜聨榻,咫尺庭中隅。 琅琅語頗聞,喜今到吾廬。 伏枕聽簷滴,漏下二鼓餘。 蘇韋有故事,莫惜花箋書。 半碗攝 廣州荔支詞其十 屈大均 未曾夏至難齊熟,最喜蟬聲日日催。 笑口但令香玉滿,愁心盡與絳囊開。 童謠云:「秋蟬喊,荔枝紅。」 夏至日爲屠母壽庚寅 朱彞尊 臨髙臺,將進酒。君提壺,我鼓缶。 君子且勿諠,小人鼓缶歌一言。 我昔從東海上, 親見上元夫人指爪長長鬢髮翩翩。 吹瑶笙,擊石鼓。宴者誰,有金母。 投士玉女爲客豪,靑虯白鹿相招邀。 鍾山之李綏山桃,李如缾桃如斗, 得而食之皆老壽。今日髙堂,上壽稱觴。 一年三百六十日, 三百五十九日,無如此日長。 半碗攝 沁園春飲方東揚宅戲贈 陸震 記否春初,有約花時,遲我高齋。 正老梅開日,便思折柬, 夭桃紅處,只想銜杯。 詎意春殘,俄驚夏至,不見青尊為客開。 言真忘,笑君非有意,僕自無猜。 今朝側帽還來。恰自謝、臣貧似可哀。 謂醫門少疾,藥籠蛛網, 青山誰買,畫幀塵埋。 君縱堪憐,予偏渴甚,亟向當壚典婦釵。 閒窗外,剩綠陰都滿,且坐莓苔。 雙調望江南夏餅 湖俗夏至日摘鮮麥芽製餅,以饋親友 翁瑞恩 春光暮,夏至一陰旋。麥隴風來香細細, 炊烟何處識紅蓮。仔細與君看。 玲瓏式,月影恰團圓。纖手搓來形似玉, 銀刀擘處氣如蘭。珍重勸加餐。 半碗攝 其他夏至風俗及更多詩詞,請點閱:夏至 竹影花陰漸漸移(「夏至」字解);夏至 荔過端陽色重鮮;夏至 銀刀擘處氣如蘭;夏至 半晴梅雨綠窗間。 半碗攝 ▍本文據相關文史資料綜合整理編寫。感謝花道師半碗提供作品! 歡迎諸位點讚、分享、留言並關注國語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9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蔡小钰抒情三句诗二十二首
- 下一篇文章: 半夏推荐,我们回望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