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药膳ldquo药rd
“药膳”作为一个整体的专有名词,古文献中也会出现“药膳”二字,诸如教材中常引用的《后汉书·烈女传》“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宋史·张观传》“蚤起奉药膳”等,但这些“药膳”概念并不是专有名词,而是并列的两个词,意思是侍奉生病的人吃药及膳食。“药”与“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专有名词,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能把吃饭和吃药“混为一谈”吗?按常理想应该不能。然而我们换个思维去想一下,如果能将一些难吃而又需要长期吃的药方变成或者改造成相对好吃一点的食品,同时又能保持治病保健的效果,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相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生人,大多会有印象至深的“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记忆,这应是当时最普及的“药膳品”了。历代中医文献中载有大量的药膳方这是事实,如经典名方半夏秫米汤(粥品)、乌贼藘茹丸(食丸)、当归羊肉汤(汤羹)、黄连阿胶膏(膏滋)、百合鸡子汤等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验证疗效,推广应用,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药膳方是中医药优秀资源的一部分。概括地说,“药膳”既属特殊的膳食,也属特殊的中药剂型。一方面可以说,中医药膳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调制成具有治病或保健功效的特殊菜肴或食品。另一方面可以说,药膳就是以附加了药物的菜肴或食品为治疗剂型,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原理,寓治病保健目的于膳食方式中的特殊中药剂型。药膳的基本特点不仅是要方便入口,更要有疗效。历史上的中医药膳方成百上千,但最终价值不取决于药膳方的数量,而取决于药膳方的效果。所以说“药膳”既有“药”的属性,也有“膳”的属性。然而到底姓“药”,还姓“膳”这是必须有所区别的。我们必须掌握的原则是,药膳方姓“药”,食疗方姓“食”。药膳有属“药”,也有属“膳”者。但二者的推广是有区别的。一方面,很多药膳方是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食疗方,其特点就是寓治疗保健于生活方式中。生活中指导公众制作一些养生食疗品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另一方面,普通餐厅餐馆等餐饮机构又是不能随意烹制药膳方的机构,因为很多药膳方毕竟是“药”,这就限制了厨师开“药膳处方”的资格。大多药膳方是方剂学的延伸,它的本质还是“药”。不能因为含有了一个“膳”字,就以为是可以随便吃的食品。*本文素材源于中国中医药报 ?广州蘇匠日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蘇匠日和健康研究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9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最全处方集合
- 下一篇文章: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天南星的禁忌人群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