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位于南方,夏长冬暖,气候炎热潮湿,四季湿气皆盛,由于其地理特点、气候因素以及饮食习惯,形成了岭南地区的特征性湿病。其湿气外束肌表、内滞于脾肺,影响脾胃运化、肺气宣发。表现为困顿疲倦、纳谷不馨、咳逆呕恶、腹胀便溏、四肢酸重或者心下痞满、呕吐泻利,低热胸闷、小便短黄等症状。湿性粘腻,易阻滞气机,其治疗过程中需要以调畅气机为本。半夏泻心汤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研究发现其对许多胃肠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该方主治为寒热错杂之痞证,其证与岭南湿病表现证候相似。因此,本文对半夏泻心汤在岭南湿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对岭南湿病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岭南地处祖国南段,其南濒临南海,北以五岭为屏障,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又由于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多雨,空气湿度大[1]。如清代南海名医何梦瑶《医碥·卷六》所述:“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中多湿……”。另外,岭南之人喜食生冷、多吃鱼虾等寒凉之食,而且贪食甘腻之味。久而久之,外湿浸体、内伤饮食,从而脾胃运化受阻,形成湿困脾胃的情况。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其为平调寒热、辛开苦降的代表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吴昆在其《医方考·卷一》指出:“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否,固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半夏泻心汤由于其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用,可用于岭南湿病治疗之中。方中以辛温的半夏为君药,用以散结除痞、降逆止呕;臣药有干姜,其辛热以温中散寒,还有黄芩、黄连,以其苦寒之性降泻除热。以上四味药相互配伍,具有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之用。然而寒热互结,缘于中虚失运,以人参、大枣为佐药来甘温益气,补脾之虚;最后以甘草为使,补脾和中而调和诸药。

1岭南湿病之心下痞

心下痞即胃痞,岭南地湿,湿气入侵人体,正虚邪陷并结于心下,形成胃痞之证,临床病机为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聚生痰,壅阻中焦,邪郁化热,形成痞满。临床表现为胸脘痞闷,心中烦热,恶心呕吐,并且常伴有头身重倦如裹,或者是口淡而不渴,胖大齿痕舌,舌苔厚腻发黄,脉滑数。用半夏泻心汤可调节气机、消除痞证。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加以苍术以增加原方燥湿之功,加以茯苓以健脾祛湿,若见脾虚较重者,可加之党参、白术健脾利湿。胃痞在现代西医中与萎缩性胃炎相似,许多研究显示[2,3],半夏泻心汤有良好的效果。

 

2岭南湿病之呃逆

由于湿气阻滞,肺宣发失调,若是食用寒凉之物,体内受寒,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胃中气逆形成呃逆。《灵枢·口问》中记载:“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临床大都认为其病机缘于中焦,外热而过食甘腻醇厚之味,或者辛热温补之物,导致燥热内生,气不顺行,而引起胃气上逆于膈,动膈而做声。而人体三焦本属一体,相互影响,呃逆不仅仅缘于中焦之气逆,而且与上下焦密切相关。肺胃之气本应以降为顺,而胃气上逆引起肺气失宣,气机不调引起呃逆。临床表现为呃逆声声,连续不断,胸胁胀满,又有恶心嗳气,呼吸不利,或者是脘闷食少,患者多形态肥胖,痰多,舌红苔黄薄腻,大便干结小便赤短,脉多表现为滑数。可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用以降逆止呃。方中半夏、干姜、黄连、黄芩辛开苦降,调畅三焦气机,故能降逆平呃。

  3岭南湿病之吐酸

《张氏医通》记载:“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则吐,逆则胆汁上溢……”呕吐吞酸临床病机为湿气内盛,过食甘腻辛辣,损伤中焦,肝胆失调,中气受损,肺宣发困顿,中焦痞塞,气机之升降无序失常,出现呕吐吞酸情况。临床常见症状为心烦易怒,泛吐酸水,咽干口苦,饮食不思,舌相可见尖红而苔黄,脉可见弦滑之象。用半夏泻心汤,可以泻肝理气而和胃。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半夏、干姜消痞止痛;黄芩和黄连苦降泻热;加以炙甘草、党参固摄胃气,加用枳壳和竹茹等以和制胃酸。西医学中认为吐酸是反流性食管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以增强幽门闭合,调节十二指肠顺向功能,可强化调节胃的张力,调节胃肠运动,防止食物、胆汁的滞留及反流,明显的胃肠动力作用,党参、甘草等补益中气药物有调整胃肠功能,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及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提高食管扩约肌张力,改善其功能有一定作用[4,5]。

 

4岭南湿病之胃痛

中医之中有“不通则痛”之说,而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述,满而不痛为之痞,痞之过则不通,气机阻滞,则出现中焦胀满疼痛,表现出胃痛。胃痛病机为气机郁滞,日久则亦化热,热极则生化为痰热,导致腑气之不通,引起胃部疼痛。临床常见症状为胃脘疼痛并伴有灼热感,喜食凉物,得凉有所减,得热而痛加重,口臭有味,黏腻不爽,或者口舌生疮,舌红苔黄,津液少,咳有黄痰,便秘,脉滑数。常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用以清泻胃热,缓减疼痛。半夏与苍术可燥湿化痰,调畅郁滞气机;黄芩、黄连可苦寒泻热,双清气血;常加以金铃子以理气和营止痛,泻热而不燥,畅行气血,缓解疼痛。对于胃热过盛而见水肿、溃疡、糜烂者,可加以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药物以清热解毒,达到治疗功效。现代西医认为胃痛包括消化性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等。现代病理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药物有抗炎杀菌成分,可抑制Hp的生长[6],而且该药方可以调节胃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有利于胃溃疡创面的愈合[7]。吴勇惠[7]文中研究结果表明,加用半夏泻心汤溃疡面积达到愈合标准的患者有例,愈合率可达99.10%,Hp根除率可达90.90%,对于胃溃疡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其他

由于气候环境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在岭南地区亦为常见,有研究指出,该方可扩大治疗应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且效果较佳[8]。而且在胃癌中有较好的疗效[9]。对于脾虚胃热型消渴病、妇女闭经、慢性泄泻(五更泻等)、失眠等[11]亦有一定作用[10]。

岭南六淫以湿为首,常见“湿热、暑湿、寒湿、风湿”等证,临床实际治疗中,论治以“松通清重气化,甘平淡护脾胃,化渗养知气为原则[12]。半夏泻心汤中,七味药各自发挥其疗效,辛可宣透,黄芩、黄连之苦一升一降、一阴一阳,可以渗泻,人参、甘草等淡性清肃,以护胃生津,总而言之,既可调畅气机,健脾护胃,清泻湿火,护津存阴,使湿外透内化。岭南湿病多见于消化系统即胃肠道等疾病,而半夏泻心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运动、抗炎及抑制幽门螺杆菌、抗癌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13]。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在岭南湿病的治疗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患者病症不同,采取其加减方进行治疗,各项研究均表明有较好的疗效。

广东省《专长医师考核》相关文件如下:

一文读懂什么是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专长医师应考攻略

中医专长医师考核内容

考核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中医专长医师的六部走

测试:您是否申报中医专长医师

考中医专长医师通过率

从五省看全国,全新解读年中医专长医师报考这五点!中医专长医师考试怎么考?看了此文,你就心里有底了!秘书处

赞赏

长按







































刘云涛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pz/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