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八纲解伤寒之法
六经八纲解伤寒之法 陕西常卫江师兄讲述 年4月24日 讲者简介: 常卫江,男,41岁,毕业陕西中医药大学,现在就职于基层卫生室。自学胡老的六经八纲体系,临床工作以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收到很好疗效。中医之路漫长,自感“一悟二读三临床”才能学好经方;相互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进步;一句真言传,胜过万卷书,跟林老师传承班后体会跟师才会有方向,少走弯路。 一、概述 学好经方的几点体会: 1.熟背《伤寒论》的原文; 2.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学习胡老的六经八纲体系,是学习《伤寒论》最直捷的一个方法); 3.理解每一个方证,熟悉病机,并多在临床上使用经方(抓主证,辨六经,辨方证); 4.积极参与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5.跟师,学习老师的思路和方法。 六经大道时常开;有缘之人入门来。 入里才知经方好;刻苦专研莫等闲。 读透伤寒与金匮;圣人经方心中明, 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 二、六经解读 六经界定 病位 病性 阳(实热) 阴(虚寒) 表 太阳病 少阴病 半表半里 少阳病 厥阴病 里 阳明病 太阴病 舌:舌淡属虚寒,舌红属实热;苔白属虚寒,苔黄属实热;苔薄属表证,苔厚属里证 脉: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大小定虚实 (一)太阳病(表阳证) 病证多反映在皮肤、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太阳病和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背部恶寒)。 ?太阳病下行,可出现下身、小腿冷痛。 ?太阳病上行,可出现腰部、肩膀、颈椎疼痛。 ?太阳病常年不愈,可引起五脏六腑疾病。 太阳病是伤寒杂病里方剂最多一个,含有麻黄、桂枝的方剂大概有一百多首。太阳病经证代表方剂有麻黄汤(伤寒证)、桂枝汤(中风证);腑证代表方剂有五苓散(蓄水证)、桃核承气汤(蓄血证); 太阳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代表方有桂枝二越婢一汤、银翘散;太阳病寒热夹杂的,建议用合方治疗合病。例如,太阳病中风证使用桂枝汤,若出现里热证,则可以考虑在桂枝汤中加石膏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的一种情况。 (二)少阴病(表阴证) 少阴病的病位在表,病性是虚寒。在胡老的体系里,他将其概述为太阴表证,把少阴病里虚寒的部分归为太阴病。 少阴病的病机主要是机体正气不足,功能沉衰,不能与邪气相争,所以常表现为恶寒,无发热,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无汗者,多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有汗者,多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扶阳解表。若里有水饮,考虑为少阴太阴合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可温化水饮)。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实证) ?半表半里:胸腔、腹腔、纵膈、肠系膜…… 少阳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实证、热证。由于热在半表半里,不得外出,火性炎上,可出现口苦、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表现。半表半里的邪热,如果上冲于肺脏,可以引起咳嗽; 上逆于心,可以引起心悸;下迫小肠、大肠,可以引起二便的失常……口唇、咽喉、二阴等部位出现症状以后,都要考虑少阳病的可能。例如,口腔溃疡、鼻炎等,可以用小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等清热;少阳病合并痰饮,可以使用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 少阳病的代表方: 四逆散:介于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之间的方剂,治疗少阳之邪阻滞气机的阳郁厥逆证。临床中,大便偏干时用枳实,大便正常时,可以用枳壳。本方类似大柴胡简方,不呕不可下者四逆散。 考虑到小柴胡汤里有党参、甘草等补太阴脾的药物,有柴胡、黄芩等清少阳之热的药物,所以,我考虑小柴胡汤主要是治疗少阳、太阴合病的方剂。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合方运用地比较多。太阳少阳合病,有汗,可以考虑合并柴胡桂枝汤;无汗的,可以合病葛根汤。少阳兼阳明,可以在小柴胡汤中加入30-50g生石膏; 若出现大热、大渴的阳明经证,可以合并白虎汤。少阳阳明合并阳明腑证时,可以考虑大柴胡汤。少阳太阴合病,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它的温下力量不是很强,临床可根据需要,将小柴胡汤合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等使用,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四逆汤。少阳少阴合病,用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甘草汤(无汗)、桂枝加附子汤(有汗)等。 (四)厥阴病 上阳证:口苦、口干…… 下阴证:手脚冰凉、腹泻…… 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合理中汤、乌梅丸…… 厥阴病半表半里之阴性病,阴性没有热郁久化热,最后出现寒热夹杂,热性上炎出现口渴咽干,挟饮上犯出现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饮食,食则吐蛔。 代表方剂: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用乌梅丸。 (五)阳明病 阳明经证:大热、大渴,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腑证:邪热与燥屎结于大肠。大承气汤、麻子仁丸…… 阳明证代表方剂白虎加人参汤,保护脾胃功能,健脾才能生津,因为人参有甘温滋补功能建议用党参或者西洋参。 阳明腑证代表方剂大承气汤;阳明腑证兼津液不足,方剂麻仁丸,其实是在小承气基础上加麻仁,杏仁,蜂蜜,白芍采用丸剂缓缓下之。 (六)太阴病 气虚:理中汤(便溏)、四君子汤、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气虚有实) 阳虚:当归四逆散 津液虚:麦门冬汤 血虚:当归补血汤、四物汤 阴虚:六味地黄汤 兼有水饮:当归芍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苓桂朮甘汤、五苓散、五皮饮…… 兼有食积:保和丸 三、讨论 关于此次讲座,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供各位参考: 1.胡冯经方体系与日本汉方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提问环节: 姚柱豪师兄:虽然胡老说阳明病是里阳证,为有余之变,太阴病为里阴证,为不足之变,但是胡老冯老都提出“寒热有常,虚实无常”,我的理解是以寒热来分阴阳,而不是用虚实来分阴阳(决定因素),方才常老师说虚热为太阴阳明合病,我平时习惯辨为阳明虚证,但是似乎和阳明为有余之说有出入,不知如何是好,求教。 常卫江师兄:虚而热为阳明,但热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可以伤阴导致虚热,虚热时间长了也可以导致实热,有时为了区别方证虚热个人认为归为太阴阳明比较合适,如果辨为阳明,竹皮大丸与白虎汤不好区别,个人思维仅供参考。 姚柱豪师兄:所以面对虚热,经常用张锡纯的方法把知母换元参。 魏光民师兄:小柴胡汤本为治疗邪郁半表半里而里又有所不足之证,说成少阳太阴合病有强拆方证之嫌,这样拆的话桂枝汤岂不是太阳太阴合病方证了?白芍还是阳明药证,是不是还可说桂枝汤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了? 常卫江师兄:小柴胡汤方证在临床中才能体会,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量大会出现大便稀,如果少阳病人大便稀加大党参甘草大枣量减少柴胡黄芩量,大便会好转。桂枝汤桂枝白芍只是一阳一阴调和营卫的而不是太阳太阴合病的。只是从药症上来考虑方证,只有临床中才能体会,每个人有很多思维,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临床在患者,仅供参考。 魏光民师兄:这当然可以,但方证归属虽有个别方还有争议,但绝大部分已定,这是胡冯二老倾毕生精力而定的,打乱了会令人迷芒的。你说小柴胡中参草姜枣是太阴,桂枝汤中也有姜枣,能说桂枝汤太阳太阴吗?我们不反对其他学说,但既是胡冯经方群,就要做比较纯正,否则有失群主本意。 淼师兄:伤寒论是中医临床思辨入门的书而已,是对比其他书更贴近临床的教材范本,而各种伤寒流派都有学验俱丰的高手出现。不管是胡老还是李老还是刘老,都有各自的体系,而这种泛化的伤寒六经辨证是为了统百病而服务的,已经超出了伤寒论原书原方的本意。 胡老原金匮要略录音,明确告诫弟子,不断补充完善不同病的用药法,我想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常老师,刚才讲到的黄连阿胶汤,教材和常规认识,这是少阴热化病。而胡老认为此热归为阳明。其实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体系完整而已。 少阴热化,少阴病已经变成了在一种身体状态作为基础上的病理变化,而变化在中医眼里无非是寒热虚实以及中间态。所以会有热化、寒化之说,同样还会有少阴表,因为其他的五经同样有表病。而这些在胡氏体系,就不允许了,因为这样就对表阴、表阳形成了混淆。但是不管怎么贴标签,都是为了临床系统化、标准化遣方用药治疗而已。 胡老的东西,反复的听他老人家的原话原文,领悟其中的本意,有的时候经常可以领悟到弦外之音。反而常老师的理论,就近几年的胡氏伤寒论发展来讲,是主流认识。虽然这样区分意义有多大,我持保留意见。我觉得胡老一生最希望得是实事求是,简单高效直中临床,该简则则简,该繁亦不可避免,但是一切都遵从临床实际来,如果造成不必要的混乱,那么这部分工作可能就意义不大了。 魏光民师兄:是里有所虚,确实是太阴,但既然已经成体系并得到广泛认可,还是要继承下来,除非有高人另有一套更规范的搞出来,不然就把胡冯整个体系打乱了 郭襄师姐:师兄,我刚学伤寒不久。有个疑问,按照胡老体系,太阴属里,阳明也是里。太阴是阴证的里,阳明是阳证的里。既然都是里,怎么还有太阴阳明合病一说呢? 常卫江师兄:虚实寒热夹杂会出现太阴阳明合病。 魏光民师兄:阳明系于太阴,水火不容,水胜火退,火旺水退,但进退不是瞬间即成,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有了阳明太阴合病了。 郭襄师姐:太阴是里虚寒为特征的里阴证啊,阳明是里实热为特征的里阳证,换句话说,太阴和阳明是对立的二经,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太阴和阳明合病,病性同时在太阴与阳明,我认为是矛盾的。 四、结语 六经八纲解百病,寒热虚实辨阴阳。 经方跟六经病走,六经大道找病源。 疾病变化千般变,不外阴阳表里间。 音频整理:刘昆鑫师兄 文字整理:周德颖师兄 音频整理:刘昆鑫师兄 文字整理:周德颖师兄 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pz/3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理你的朋友圈,效果极好,点击链接进入查
- 下一篇文章: 刘冰燕讲心脏病系列四十六半夏主治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