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经方著述汇集连载半夏三
上文我们讲述了一些经方的常用概念,从现在开始将进行经方常用药物的展开。让我们从半夏这味有趣的中药开始美妙的旅程吧! 经方常用药物--半夏 写在前面的话:我常常想,如果要用最简单、最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半夏人”,我会选用“肉肉的”“眼神灵动”来描绘。 ************************************* 一、半夏简述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每年的夏至时节,在山坡溪边、桑田等阴湿处,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翠绿的小草,长而细的叶柄,开始时一片叶子,以后变为三片,花苞特别长,开白色的小花。这种小草就叫半夏。“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半夏就是根据其生长时节而命名的。半夏的药用部分是它的根茎,圆圆的,又如小芋头,所以,江南一带的老百姓又叫它野芋头、老和尚头等。 半夏入药的历史悠久,半夏之名始建于《礼记》。《黄帝内经》中已记载有半夏秫米汤一方,治疗失眠。汉代半夏已经作为重要药物应用于临床,《神农本草经》谓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伤寒论》入18方次,《金匮要略》入36方次。 半夏作为止呕药,应用范围极广。小半夏汤、大半夏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半夏配方,均沿用至今。宋代以后,半夏被视为燥湿化痰的药物,在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应用较多,入二陈汤、导痰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均为重要半夏类方,其效果肯定。清代黄坤载撰《本草求真》曾这样总结半夏功效:“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涨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半夏味辛辣,粉嗅之呛鼻,嚼之发黏。生半夏有毒,中毒症状为口舌麻木,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部烧灼疼痛,肿胀、流涎、恶心及胸前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所以,民间又称半夏为蝎子草。中医认为生姜、蛋清、白蜜、甘草等可解半夏毒。宋代张杲《医说》引《名医录》:“浙人王夫人忽面上生黑斑数点,日久满面俱黑,遍求医治不效。忽遇一草泽医云:‘夫人中食毒尔,某治之,一月平复。’后觅其方,止用生姜一斤,切碎研汁,将渣滓焙干,却用姜汁煮糊丸。问其故,曰:‘夫人日食斑鸠,盖此物日尝食半夏苗,是以中其毒,故用姜以解之。’”(《历代无名医家验案》)据说,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曾治疗一位天童寺的小和尚,忽然声哑来诊,以手指喉抚胸,作无可奈何状。陪同来诊的和尚说他在山上看笋,见山中鲜草鲜果必欲食。范文虎断为生半夏中毒,以生姜三钱、白蜜两匙煎汤服之,三服而瘥。所以,药方使用的半夏,都为经过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加工过的半夏,处方名为制半夏、法半夏等。 二、半夏药证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心下悸、咳喘等证。 古时候呕吐分论,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半夏所主治的就是那些呕恶有声的恶心与呕吐。半夏在中医称为治呕的圣药。《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及大半夏汤,均用于呕吐。许多加减法也提示半夏止呕。如厚朴七物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五合”,竹叶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半升”,白术散条下有“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以上加减均可见半夏主治呕吐。 但是,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并非所有呕吐均使用半夏,仲景提出必须是呕而不渴。如小半夏汤主治“呕家......不渴”。所谓的不渴,为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清晰的唾液或胃内氺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念你的舌苔。相反,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虽然有呕吐,也不宜使用半夏。例如,《伤寒论》中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治“疟疾发渴者”,因为病人口渴,而去半夏。这是张仲景使用半夏的原则。 半夏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如《伤寒论》有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治“少阴病,咽中痛”(条)。《伤寒论》苦酒汤(半夏、苦酒、鸡子白)治“咽中上,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二十二)。 半夏还用于治疗心下悸、咳喘等,如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治疗咳喘的厨房中,均有半夏、麻黄。 从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症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感觉异常样症状。半夏所主治的呕吐,本是一种异常的反射。半夏厚朴汤主治咽中如有炙脔,纯属一种感觉异常。此外,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激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由感觉异常导致的异常的反射和性味,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星宇异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对此,中医认为是体内的“痰”在作怪,讲半夏视为化痰药。可见,中医所说的“痰”,病不是指器官里面的分泌物,而是指感觉、性味的异常,所谓“无形之痰”。而是咽喉部症状。咽喉部是人比较敏感的部位。所以半夏证多集中在咽喉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pz/3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半夏厚朴汤化饮降逆治咳探讨
- 下一篇文章: ldquo青rdquo听半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