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中药材产业

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境内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全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道地性强,适宜生长的中药材就有种味。近年来,该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形成了以半夏为主导,淫羊藿、当归、党参等大宗道地中药材为辅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早在80年代西和半夏就开始了人工种植,所产半夏产品色泽白、斑点少、质坚实、断面白、粉性足,被称为半夏中的优质品。截至年底,该县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29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量达2.3万吨,产值达9亿元;其中半夏2万亩,产量吨,产值达7亿元。

二、带动农户增收和贫困户脱贫情况

近年来,西和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基地促规模、提质量促增效、抓龙头促带动、树品牌促营销”为抓手,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方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入社务工、订单农业、技术培训等带动措施,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共带动农户1.4万户,带动农户年均增收元;带动贫困户1.1万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西和县按照“产业抓特色、基地抓规模、种植抓布局”的工作思路,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的片带化布局和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合作社在内产外销等环节作用凸显。截至年底,全县发展中药材合作社家,其中半夏合作社59家。发展材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6个,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

四、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情况

该县中药材主要开发有半夏、款冬花、柴胡、党参、黄芪、黄芩、连翘、淫羊藿等8种。其中,西和半夏曾获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年西和被农业部中国特色之乡推荐委员会评为“中国半夏之乡”。西和半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远销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依托“中国半夏之乡”这一品牌优势,西和县申报认证半夏原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了“安峪”“利渊”“菜花山”等半夏商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西和半夏”地理标志农产品,8月份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品质评鉴。

单位及联系人:西和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站长刘亚军

联系

来源:农业农村部扶贫办

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pz/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