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一味有名的中药。半夏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呕功效,但生用会有小毒。民间流传着关于它的来历和治病的传说小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咳吐不出;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的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逆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萎黄,悦则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半夏中毒及解救措施:

肿毒症状:口舌麻木或有针刺感,较大量引起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解救措施:①口服中毒,药物尚未完全吸收者,应洗胃、导泻以减少吸收。②可用1%~2%鞣酸洗胃,服鸡蛋清或稀醋或浓茶。也可用稀醋30~60ml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③根据需要,可以输液,输氧。

供稿:程瑶

编辑:宋熠林

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白殿疯初发是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