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酸枣,山梨,北山楂,大山楂,红果,赤瓜实,山里红果,楂饼,山查,楂肉,

微温,酸,甘。归脾、胃、肝经。

消食药

消食,化积,健胃,活血化瘀,行气,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恶露不尽,血滞经期腹痛等症。生山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脂肪肝;焦山楂消食导滞,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煎服,9-12克,单用可至30克。消食炒焦用,散瘀宜生用。脾虚无积者忌用,孕妇慎用。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GrataeguspinnatifidaBge.、山里红C.pinnatifidaBge.var.majerN.E.Brown及野山楂C.cuneataSieb.etZucc.的果实。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日用本草》:“消食积补脾,治小肠疝气,发小儿疮疹。”

《本草衍义补遗》:“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

《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本草经集注》:“鼠查,煮汁洗漆疮。”

《随息居饮食谱》:“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

《衷中参西录》:“山楂味至酸微甘,性平,皮赤肉红黄,故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能除痃癖癥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为其味酸而微甘,能补助胃酸汁,故能消化饮食积聚,以治肉积尤效。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具有补胃,泻脾功效。

山楂Shanzha

《神农本草经集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用。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煎服,9~12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柿蒂的功效作用

苦、涩,微温。入胃经。

降气止呕。

本品善降逆气,为治呃逆专药,寒热皆可用。用于胃寒者与温中下气药同用;用于胃热者,与清热镇降药同用。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溃疡、干咳痰少及肺痨咳嗽、吐血等证。

降气止呕:①用于胃寒呃逆,症见呃逆频作,口淡无味,善食热食,纳呆食差,舌淡苔白,可与丁香研末冲服,或与干姜、吴茱萸、半夏、陈皮同服。②用于胃热呃逆,症见呃逆频作,口干舌燥,心烦意乱,舌红苔黄,可与竹茹、代赭石、木香等同用,如柿蒂代赭散;也可与黄连、陈皮、半夏等同用。

柿蒂与丁香,皆可降逆止呃,用于寒邪蕴中、胃气不降、上逆作呃。然柿蒂兼入肺经,可降肺气,下气止咳,治疗痰湿咳嗽;丁香又入肾经,温可壮阳,补命门火,治疗腰膝酸软、冷气腹痛。兼治上下不同。

1.配丁香:丁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二者配伍,用于胃寒呃逆、胸满脘胀之候。

2.配旋覆花:诸花皆升,惟旋覆花独降,其体轻性降,有降逆止呃之用,可用于脾胃气虚、痰湿上逆之呕吐噫气之证,二者合用,降逆止呕之力更著,用于胃寒挟湿之呕恶、噫气、心下痞满之候。

3.配枇杷叶:枇杷叶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二药合用,性味归经相近,枇杷叶助柿蒂降逆止呃,柿蒂助枇杷叶下气止咳,相须为用,用于胃热呃逆及气逆咳喘之候。

4.配苏子苏子有下气止咳平喘之功,二者相合,用于痰壅气逆、喘咳上气之证。

中气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内服:6~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孙会斌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