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复杂方证腹诊医案
关键词:图解方证、腹诊,半夏厚朴汤,桂枝甘草汤,抑肝散加半夏、陈皮腹诊图,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芍药甘草汤,小柴胡汤。 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经方辨证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现在出现了经方热,那么什么是经方,诸说不一。冯世纶冯老结合考古发现(古人的日常生活)、对文献《汉书·艺文志》、仲景医学的学习及临床实践,给出了答案:经方是以八纲、六经(马培锋注:此六经非经络之六经,乃胡希恕医学体系的病位+病性所得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学体系。强调辨方证必须用八纲六经。 鉴于腹诊的直接、客观可见,笔者最近治疗一例患者,症状繁多,依据症状反应涉及多个方证,依据腹诊(没有症状)结果,考虑部分方证,思考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用简单的人体图片表示出来,做了很大努力,画出了如下人体方证腹诊图(左边为方剂,右边为腹诊及症状,左右对应者用同一数字符号表示),以便于学习。 记住一点,一切都是从仲景原文出发,学习原始方证,后面给予必要解说,以便体会。学习仲景医学,必须读原文,深刻体悟方证学(已经涵盖了病机学内容)内涵。 简要医案: 韩某,女,39岁,初诊日期:年7月23日,病案号:。 身高:cm,体重:50kg,心率:86次/分。 咽至心下满闷胀不适,伴有恶心,咽部发堵感明显,痰多,心悸,动则心悸加重,周身乏力不适,肚脐周围受凉后易腹泻,大便每日2-4次,不成形的时候多,精神差,脉沉有力见“动”感,舌白厚腻。 方证腹诊图(年7月23日): 方证学原文核心内容:1、“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2、“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马培锋注:心悸、活动后加重,舌无热像,虚劳脉数者可用)。”3、“胸胁苦满”为小柴胡汤的主证,胸胁部位为柴胡剂的作用部位(胡希恕胡老观点),柴胡、炙甘草为小柴胡汤不可去之主药(黄煌老师研究仲景小柴胡汤后得到的结论,别的药都可以加减,唯独柴胡、炙甘草不能变)。4、附典型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腹诊图(备注:内容来自王宁远老师课件,听王老师讲课,王老师说,今天下午要把这个方证图记住了,就没白学——我理解本方证可重复性强,所以王老师才这么说)。 ,抑肝散原文(内容来自网络):“《保婴撮要》卷一。软柴胡甘草各1.5克川芎2.5克当归白术(炒)茯苓钩藤钩各3克上药水煎,子母同服。抑肝健脾,清热解痉。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饮,腹胀少食,睡卧不安。”对抑肝散的方证学解读:本方为小柴胡汤(黄煌老师学习加减后,柴胡甘草是不能去的药)的主药柴胡、炙甘草合当归芍药散去芍药、泽泻,再加钩藤方,治疗少阳病,血水相关病症,症状表现为发搐,咬牙,惊悸,寒热,呕吐痰饮,腹胀少食,睡卧不安。对抑肝散加半夏陈皮的腹诊解读,只要出现了典型的腹诊所得,就用本方。5、“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结合腹诊及方证学分析给予以上五方合方治疗。 处方: 清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 生姜15克,紫苏梗10克,当归10克 川芎10克,白术10克,柴胡20克 炙甘草10克,陈皮15克,桂枝15克 肉桂5克,白芍10克,苍术10克 附子10克。 14剂颗粒剂 年8月15日复诊:周身不适、咽部发堵、咽部至心下满闷感消失,无痰,无活动后心悸,服药期间大便每日一次,现气短、头晕,易饥饿。近2日又出现腹泻,每日2-4次。脉沉有力,舌淡苔白。 方证腹诊图: 本次主证改变为气短、头晕,大便次数多,脉沉有力,舌淡苔白,腹诊如上。 方证学原文核心内容:1、《金匮要略》痰饮病篇“1.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1.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2、“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胸胁苦满”为小柴胡汤四大主证之一。3、芍药甘草汤为治疗腹部挛急的有效方剂。4、真武汤方证原文见上。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结合临床症状及腹诊,予以上五方合方。 处方: 柴胡2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生姜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 大枣12克,茯苓30克,桂枝15克 苍术10克,猪苓10克,盐泽泻15克 附子10克,白芍20克。 7剂颗粒剂 继续调理。 后记:第一诊,抑肝散没用钩藤,考虑其性凉;第二诊多猪苓一药利水;陈皮可以促进食欲,二诊易饥考虑与陈皮相关,去陈皮,未予特殊干预;小柴胡汤治疗“默默不欲饮食”,似与此一症不符,临床实践,应用小柴胡汤从整体调理,以观后效。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建立“经方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xw/7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柴桂姜当归芍合方治愈5年顽固湿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