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请提前两天预约)

一般资料:患者,男,40岁,年7月18日来诊。

主诉:间断咳嗽,咽痒,有半年多。

现病史:患者原有慢性咽炎病史,喉咙痰多,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像有根绳子缠绕着脖子一样,心情有时非常低落,心烦。睡觉易醒。患者咽痒,咳嗽,痰多,观察咽部红肿,有淤肉。感觉憋气,胸闷不舒,有时腹胀,患者性格内向,多疑,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大便有时不成型,小便正常,饮食尚可,舌苔白滑,有齿痕。医院没有治好,没办法了回来治疗,医院治疗十天效不佳来诊。

辨证论治:梅核气,中医古籍有记载: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正好患者的症状,喉中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梗在喉。遇梅核气症状查应。

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脔,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病机:痰气郁结咽炎咳嗽

治则:理气化痰散结止咳。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紫苏叶15g,生姜15g,桔梗10g,玄参10g,甘草6g。

七付煎服,每天一付,分两次服。因患者有时咽喉痛,加了玄参,桔梗。

7月26日复诊病已基本痊愈,因病程过长,怕再复发,又开七付药善后。患者高兴的说,医院花了几千没治好,在小诊没花多少钱所治好了。以后有问题还是找你这中医调理吧。

白林超,男,河南南阳社旗人,年师承伤寒名家、经方实战家杨兆林先生,系统学习经方,常愈疑难杂病。

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首任主任委员

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创办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