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等。

植物识别

块茎圆球形,径1-2厘米。叶2-5;幼叶卵状心形或戟形,全缘,长2-3厘米,老株叶3全裂,裂片绿色,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中裂片长3-10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浅波状圆齿;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端)有径3-5毫米的珠芽。花序梗长25-30(-35)厘米;佛焰苞绿或绿白色,管部窄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雌肉穗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间隔33毫米;附属器绿至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弯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花柱宿存。花期5-7月,果期8月。

药材基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煎剂。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农田、溪边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