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每日一学茯苓
茯苓 FuLi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本品气微,味淡。以切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生用。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1.水肿尿少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常与附子、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滑石、阿胶、泽泻等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2.痰饮眩悸本品善于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常配伍桂枝、白术、甘草等,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与半夏、生姜等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本品味甘,人脾经,能健脾补中,渗湿而止泻,使中焦清升浊降,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品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煎服,10g~15g。 1.茯苓皮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小便不利。煎服15g~30g。 2.茯神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失眠。煎服10g~15g。 RECOMMEND推荐阅读 1、中药 每日一学——厚朴 2、中药 每日一学——砂仁 3、中药 每日一学——豆蔻 4、中药 每日一学——草豆蔻 5、中药 每日一学——草果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5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张仲景治痰的特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