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教授治疗高脂血症学术思想及经验
王绵之教授治疗高脂血症学术思想及经验 作者/郑贵力,王煦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但用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分析,属气血津液病变范畴,与痰浊、瘀血等证相似。王绵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不外虚、痰、瘀、滞四字,可以虚实两端概括之。虚乃脾弱气虚,实即痰瘀气滞。脾虚气弱为病之本,痰瘀气滞为病之标。 1方证相合治有缓急 针对本病病程较长,本虚标实,虚实互呈之特点,导师认为把握虚实之轻重,标本之缓急是本病论治之关键。立消补兼施,标本同治之大法。尤其重视对病之本脾虚气弱的治疗,补气健脾每每重用生黄芪、党参,生姜亦为必用之品。导师对黄芪与生姜的作用,体会颇深,认为生黄芪补气而升,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正合“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性,又能“逐五脏恶血”,对脾胃气虚,不能散精,膏脂滞留营血者尤宜;生姜性温而散,化痰健胃,既助脾胃“游溢精气”,又利药物有效成分溶出,促进人体吸收,对痰多热象不明显,或脾胃因虚而寒者颇为适合。如此配用,意取“四君”而胜于“四君”,于本病甚为含拍。对痰浊、瘀血、气滞之标实证,导师主张在补气健脾同时,用渐消缓散之法,不宜攻伐,以免耗伤正气。治痰常以温胆汤加减,常用清半夏、化橘红、桔梗、茯苓、大贝母等,若痰浊壅盛,标实偏重者,多权宜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胆南星、白芥子等,一俟舌苔由紧腻变松浮、由厚变薄,即改用他药,中病即止;理气多用制香附、枳壳、桔梗、木香等,量取适中;活血化瘀善用桃红四物汤组方之法,常用桃仁、红花、丹参,适当配伍当归、白芍、地黄等阴柔补血之品,使祛瘀不伤正,又防理气耗气伤阴之弊,破血逐瘀之虫、水蛭、虻虫等,尽量少用或不用。导师强调本病治疗当缓急有序,虚实兼顾,不可急于求功,应着眼于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使气血阴阳趋于平衡,津液、膏脂代谢恢复正常,不可妄用峻烈之品,或滥投重剂,徒伤正气,使旧疾未去新患又起。这些均体现于导师以上的一法、一方、一药之中。 2衷中融西师古求新 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现代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升高,每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呈现高粘、高凝状态,导师认为这是痰瘀互结的最好见证。因此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适当选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如泽泻、黄芪、半夏、薤白、桑寄生、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以及具有降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粘度的活血化瘀方药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方提高疗效。如气虚而血脂升高者,可用黄芪、黄精;痰湿兼食滞者,可用泽泻、半夏、山楂;肾虚者,可用何首乌、桑寄生、杜仲。导师临证,善用“组药”,药物选择注重其各自特点及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如治脾虚气弱,痰浊内阻之证,常用“组药”为黄芪、半夏、茯苓、制香附。生黄芪大补脾肺之元气,可使气旺血畅水行,《名医别录》谓:“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清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善祛脾胃痰浊,茯苓专入脾胃,兼入心肺,色白入肺,味甘入脾,味淡渗湿,书载上渗脾肺之湿、下伐肝肾之邪,其气先升,以清肺化源,后降,以利水,佐半夏祛痰湿。香附入肝经而疏肝解郁,入三焦而除气滞,为理气佳品,可使黄芪补而不壅,又助苓、夏祛痰化湿。诸药相合,肺脾并治,兼畅气机,脾气健则化源充,肺气旺而津液布,三焦畅则气化正而水道疏利,何虑痰浊不去。药用平和,平中见奇,非上工不能为。对活血化瘀之品,导师用之颇为严谨,总以祛瘀不伤正为原则,凡见瘀血之证,每桃仁、红花相须为用以活血化瘀,必配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寓养于活,常入怀牛膝通利血脉以引瘀血下行;若瘀血甚者,酌加虫、乳香、没药;血虚明显者,多配熟地、麦冬、阿胶;气虚血瘀者,必加生黄芪补气行血;偏热者,加赤芍、丹皮;寒象明显者,加桂枝或肉桂;疼痛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等。对女性患者,导师主张利用经期活血祛瘀,可使瘀血随经血而出,效捷而不伤好血,常用茺蔚子、桃仁、红花、当归等,经期一过,即改用养血益气之品,以达祛瘀生新之目的,这些均是导师几十年临床经验之精华。 3组方严谨 遣药精当 王氏降脂方基于本病虚实挟杂之特点,针对脾虚气弱,痰瘀气滞而设,标本兼顾,消补并施,重在补虚治本。主要药物有生黄芪、党参(气虚甚者用人参)、半夏、泽泻、茯苓、丹参、何首乌、当归、怀牛膝、制香附等。方中重用生黄芪脾肺并补,补而不守,人参大补脾肺之气,补而不走,两者相须为用,走守结合,培补后天以治生痰之源;泽泻、茯苓、清半夏燥湿化痰,渗利水湿,使邪有出路,“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与怀牛膝、当归、何首乌相配,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补血养血,祛瘀不伤正,更有制香附疏肝理气解郁,调畅三焦气机,与补药相合,补而不壅;与化痰药相伍,气顺痰自消,与活血相配,气畅血行。其它药物亦围绕上述病机而设。诸药相合,标本同治,消补兼施,消不伤正,补而不滞,组方严谨,遣药精当,立意深明,为导师治疗本病经验特色之体现,临证用之,每获良效。导师反复强调,人自身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脏器,每个组织器官无不互有联系,同时又与天地相应,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治病不能单纯顾病,要时时刻刻 牢记是在治病人,这个人不仅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三因制宜”之理易知,用于临床实践甚难,它体现于上工的一方一药之中,本方中配伍疏肝理气、调整情志之品,体现了这一学术思想,给学生以启迪。 4节食安居 以利康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胆固醇及脂肪类食物比重增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对此,导师每每嘱托病人饮食宜清淡,量要适中,荤素搭配要合理,忌食生冷辛辣,尤忌肥甘油腻,少饮咖啡,禁止饮酒;谆谆告诫病人,生活要规律,惜精神,除妄念,节房室,戒恚怒,免忧虑,如是方可助药生效,利于康复,防止复发。正如《灵枢·本神》所说:“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文章原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如有使用不当,敬请联系我们。 投稿/联络:hongyishuyuan qq.倍他米松乳膏网络编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皮肤黑怎么变白记住这8个秘诀就可以
- 下一篇文章: 秋冬季节,别让孩子积食,调理脾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