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食疗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teseliaofa/m/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3月19日讯(记者郭永强康正东赵超王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季节,穿行在武山县鸳鸯镇的田野间,到处是一派繁忙播种的春耕图。今年,鸳鸯镇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撂荒地复垦复种步伐,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驱车从广武隧道出来,广济桥鸳鸯村段,国道以南,一片近亩的土地被翻耕得松软,几个工人正在给刚栽植的樱桃树浇水。“这片地前两年还是杂草丛生,现在已经全部栽植上樱桃树了。”鸳鸯镇副镇长李小梅介绍,这块近亩的地属于鸳鸯镇鸳鸯村群众的,由于土壤条件、群众种地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土地一直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价值,通过镇上牵线,土地流转给了武山县百草集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两年,根据土壤条件,合作社在这里种上了樱桃树,撂荒的问题解决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村民也因流转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同样在鸳鸯村,渭河以南、榜沙河以西的一片土地,一家家庭农场正在悄然兴起。从陇南市西和县嫁到武山县鸳鸯村的李红英承包了村里的亩地,把西和的特色种植作物半夏带到了这里。这几天,亩的半夏全部播种到这片肥沃的土壤里。“雇了三十多个村民播种,今天早上全部播种完了。再过十来天就要给上面铺一层草,然后拉管子浇水。”从租地到播种,虽然前期已经投资了多万,但康安农场的负责人李红英信心满满。

“康安农场的运营给我们一个思路,就是把小块的土地整合起来,用新的工具、技术、管理模式来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这是我们农业发展要走的一条路子。”李小梅说,集中土地规模生产的家庭农场是未来镇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探索。

驱车前行,爬上海拔米的大林山。在大林村村头的两块面积约10亩的土地上,村副主任王春旭正带领着几个群众在这片“穿着白膜衣服”的地里播种。“准备种向日葵,产出的收入也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春旭说。

“如何用撂荒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李小梅介绍,“今年我们尝试在大林村通过村委的名义租十亩撂荒地,让干部带领村上公益性岗位、低保户和光伏扶贫公益岗位人员共同劳动,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来经营管理土地,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

春天播种勤奋汗水,金秋收获硕果累累。在撂荒地整治过程中,鸳鸯镇立足实际,分析研判撂荒原因,分类施策,提出复耕计划和措施,有效地调动各方积极性,让每一寸土地都“露出锋芒”、“播种希望”、“结出硕果”。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