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纪念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
“优秀的短片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优质短片被创作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5月27日,“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百校联展在湖北科技学院顺利举行。活动展映了芒种青年创作季“虚实”、“绻影”两个单元,包含:《杯子蛋糕》、《银花公主》、《马拉之死》、《饿死诗人》、《味道》、《迷宫》、《夏日恋歌》、《初夏之初》、《榴莲榴莲》共九部影片。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游盼、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王龙博与湖北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参与这场视觉盛宴,共享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影片交流分享会。 此次展映交流会分为映前宣讲、影片放映和映后交流三个部分。上午11时许,湖北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游盼、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王龙博与湖北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们在湖北科技学院咸安校区教三开展映前宣讲会,志愿者王龙博担任映前宣讲的主持人,他提到此次展映活动是由芒果TV大芒计划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全国30+高校共同发起的青年影像扶持活动。 活动分为芒种青年短片创投单元与芒种毕业作品扶持单元两个赛道,面向青年电影人征集优质短片项目和毕业作品。“湖北科技学院是参加此次展映的百余所优秀高校之一,很开心能来到湖科参与影片的放映,希望在此次展映结束后能带给同学们一些启发,鼓励大家积极向芒种计划进行投片。” 影片在咸宁市尚可影城展映,湖北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游盼发表映前讲话,对观影同学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大家可以好好享受影院带给大家沉浸式的视听感受:第二,希望大家可以学习这次放映的优秀影片的出彩之处,开阔自己的眼界;第三,希望大家可以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影片的创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否能在这些优秀的影片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映后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大多数同学对《初夏之初》这部纪录片反响热烈,“放映的九部影片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初夏之初》我和同学们一样,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觉得非常的真实,有初恋的感觉了,希望我以后也能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纪录片。”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张丽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随即张丽杉同学又向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王龙博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自己也正在创作一部短片,故事的形态和此次放映的张大尉导演的《杯子蛋糕》和《银花公主》有些相似,都构造了多重空间,她发现张大尉导演这两部片子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度但也不会让观众产生差异感,而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比起短片更像舞台剧,“很疑惑如何找到台词和镜头的平衡点”。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王龙博解答了张丽杉同学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发现了大家在观看《初夏之初》这部片子的时候全场都特别轰动,作为九部影片中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我也觉得它比一些故事片还要精彩。”并联系纪录片创作以雅克·贝汉导演的《迁徙的鸟》为例分享了自己对纪录片的看法“好的纪录片是相对客观但也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的。 纪录片拍摄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沟通各方,是一个长期且充满未知的事情。《迁徙的鸟》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孵化鸟开始拍摄,让摄影机的跟拍成为鸟儿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分享了自己对于纪录片创作的感受后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王龙博联系自己影视翻译的专业对张丽杉同学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电影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对于影片来说,并不是只有台词能够塑造人物,更要通过镜头和细节的展现来讲述故事。像今天展映的《马拉之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台词是很少的,但他通过人物的表演和镜头的不断切换来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这种形式也是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借鉴的。” 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万琰鹏同学积极提问王龙博,“这次展映活动的反馈如何,您认为是否达到了预期?”王龙博表示“半夏的纪念”热衷于为热爱青年影像的年轻朋友们提供支持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湖北科技学院作为百校联展中第一批举办活动的高校,活动举办的是十分成功的,“希望明年第十九届半夏的纪念也能来到湖北科技学院与大家再次相见!” 活动结束后,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游盼总结发言,他表示,非常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从北京远道而来,给大家带来如此宝贵的观影机会,同时也很感谢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他认为此次活动的举办非常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能从此次展映活动中受到启发,在日后的创作中呈现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END文字编辑:彭艺琛嗡嗡嗡 图片来源:张进和王思凡 责任编辑:綦欣悦嗡嗡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8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阴阳转换话夏至
- 下一篇文章: 山东威德集团夏至已至,蝉鸣半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