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20考研进行时第七天
第七章解表药 1.解表药 (1)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称为发表药。 (2)性能功效 解表药辛散清扬,主入肺经、膀胱经,偏行肌表,促进机体发汗,起到使表邪随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3)适用范围 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4)使用注意 使用发表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应过大;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虽有表证,也要慎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5)分类 根据药性及临床应用不同分为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2.解表药的配伍 (1)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调和营卫,如桂枝汤。 (3)生姜配半夏:治胃寒呕吐,如小半夏汤。 (4)荆芥配防风:治风寒证,如荆防败毒散。 (5)羌活配防风、白芷、细辛等:治疗外感风寒头身疼痛,如九味羌活汤。 3.解表药的相似功效比较 白芷、辛夷、苍耳子 共同点:散风邪,通鼻窍,为治疗鼻塞、鼻渊、鼻流清涕要药。 不同点:白芷偏于祛风止痛,具有消肿排脓,治阳明头痛的作用;辛夷偏于散风寒、宣肺气、通鼻窍;苍耳子具杀虫止痒,散风除湿功效。 4.具体药物 药物 药用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麻黄 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散寒通滞 ①风寒感冒;②胸闷喘咳;③风水浮肿;④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煎服,2-10g。 蜜制麻黄润肺止咳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慎用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平冲降逆 ①.风寒感冒;②.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③.痰饮、水肿;④.心悸、奔豚。 煎服,3-10g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葱白 辛,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 散寒通阳 解毒散结 通络下乳 ①.风寒感冒;②.阴盛格阳;③.疮痈肿毒;④.乳汁郁滞不下。 水煎服,3-10g。 外用适量 香薷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①.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②.水肿脚气 煎服,3-10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利水退肿须浓煎 本品为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防风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痒止痛止痉 ①.外感表证;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疮疡初起有表证;④.吐衄下血(炒炭) 煎服,5-10g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炒炭) ①.外感表证;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疮疡初起有表证;④.吐衄下血(炒炭) 煎服,5-10g 不宜久煎 发汗解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配伍选用。 紫苏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 辛,温。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①.风寒感冒,咳嗽呕恶;②.脾胃气滞,妊娠呕吐;③.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煎服,5-10g 不宜久煎 生姜 姜科植物的新鲜根茎 辛,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毒 ①风寒感冒;②脾胃寒证,胃寒呕吐;③肺寒咳嗽;④半夏南星及鱼蟹中毒 煎服,3-10g 或捣汁服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羌活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①风寒感冒,头痛项强;②风寒湿痹,肩背酸痛(以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 煎服,3-10g 辛香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 白芷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和杭白芷的根 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宣通鼻窍 祛风止痒 ①风寒感冒;②头痛,牙痛,风湿痹痛;③鼻渊,鼻鼽,鼻塞流涕;④带下证;⑤疮疡肿毒;⑥皮肤风湿瘙痒 煎服,3-10g 外用适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 辛,温; 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 宣通鼻窍 ①风寒感冒;②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③鼻渊,鼻鼽,鼻塞流涕;④肺寒咳喘 1-3g 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 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用;用量不宜过大;反藜芦 苍耳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辛、苦,温。 有毒。 归肺经。 发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 止痛 杀虫止痒 ①风寒感冒;②鼻渊、鼻鼽、鼻塞流涕;③风湿痹痛;④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3-10g,煎服或入丸散 血虚头痛不宜用。过量易中毒。 藁本 辛,温。 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①风寒感冒,太阳头疼;②风寒湿痹 煎服,3-10g 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头痛者忌服 辛夷 辛,温。 归肺、胃经。 发散风寒 通鼻窍 ①风寒感冒;②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包煎,3-10g 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者忌服 真枪实练 答案与解析 1.C。白芷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通鼻窍。 2.C。防风疏散外风,如荆防败毒散,防风也能息内风,如玉真散(天南星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治疗风毒内侵,贯于经络 3.D。香薷有“夏月麻黄”之称,功效为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可用于夏月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证。 4.B。细辛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白芷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通鼻窍。 5.CD。荆芥的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的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都没有止咳止呕作用。 6.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用鉴别的掌握程度。羌活、白芷、细辛、独活虽同为治头痛之常用药,但按照归经理论,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独活善治少阴经头痛。 7.C。此题旨在考查苍耳子与辛夷的功效。详细解析参见考点击破。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苍耳子比辛夷多了祛风除湿的功效。 8.B。荆芥的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编辑:芩黛 青医说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2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痹之秘在于重剂,但用法需细究
- 下一篇文章: 治疗恶阻忌用半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