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思

来源:第一财经、半夏投资、泽平宏观

据说,今天机构交易室里的情景是这样的:

交易员:老板,周末利好这么多,我该买入吗?

基金经理:Buyahead!(买吧!)

交易员:Buyahead?(买个头?)

于是……

沪指1分钟K线

虽然上述对话只是个段子,但却真实反映了投资者的预期和今日走势之间的巨大反差。

上周的经济数据表现强劲,部分指标明显好于预期。今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减税降费要尽快落实到位,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此外,上周五的政治局会议对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定调也较为乐观——“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此外,股指期货的进一步松绑,也显示出我们为多头资金提供更便捷的风险对冲工具,体现出欢迎多头资金入市的态度。

在众多利好的影响下,新加坡上市的反映A股走势的A50股指期货在A股收盘之后大幅上涨,而A股也被市场戏称为“收盘之后靠意念大涨”。

受看涨情绪的推动,投资者纷纷喊出了“喜大普奔”、“A股周一见”、“A股直奔点”等口号。

然而,奈何明月照沟渠,今日A股连近在咫尺的点关口都没有跃过。在微幅高开0.24%于.49点之后,沪指全天单边下跌,盘中未见任何像样反弹,尾盘再度跳水,跌幅一度接近2%,最终收跌1.7%。今日沪指非但没能突破点大关,反而差点跌破了下方的点关口。

前期上涨更为迅猛的上证50指数今日则领跌全市场,跌幅高达2.36%,而此前表现弱势的创业板指今日则相对抗跌,全天收跌1.07%。

上证50日线图

量能方面,今日两市总成交额为亿元,略高于前一交易日的成交额,呈现出放量下跌的态势。尤其是早盘第一个30分钟里,成交额创出上周二以来的新高,显示大量资金趁高开时选择了离场,而早盘追入的大量资金则在顶部“站了岗”。

沪指30分钟K线

事实上,在年11月至年8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沪指曾6次试图冲击点高点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点压力位积累了大量的套牢盘,所以每当市场冲击该点位时,总有前期套牢的筹码于该位置解套出场。正因为该点位有大量的等待解套离场的空头在上方压顶,导致了市场在不放量的情况下较难突破该点位。正如本号周末文章所分析,如果今日未能高开在点上方,且后续量能跟不上,那么沪指将再次向下寻求支撑。

本号周六文章分析今日走势逻辑

多空交织

股市下跌之际,市场也一改前期集体看多的氛围,转为多空交织的局面,各方对于后市走势分歧明显增大。

利多1:明日为本轮股指期货松绑首日

上周五,中金所发布公告称,自4月22日(今日)结算时起,将中证股指期货(IC)交易保证金标准由此前的15%下调为12%;二是将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手;三是将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三点四五,较此前标准下调了25%。

至此,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距离年股市大幅下跌前的常态化标准(10%)仅有一步之遥,平今仓手续费虽然仍远高于当时的常态化标准,但与当年上调的最高标准相比,已经下调了85%。

业内人士表示,股指期货是股市的风险对冲工具。在股指期货的帮助下,当市场出现短期调整时,持有大量股票的多头可以开立期指空单来对冲市场下跌的风险,而无需抛售手中的股票,这样就能降低回调时的震荡幅度,避免小的回调发展成大幅下跌。股指期货的松绑,有助于提升多头的持股信心。

利多2:经济企稳

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大幅好于预期。在市场预期经济承受下行压力之时,好于预期的数据让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利多3:外资跑步入场

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扩大对外开放,大量外资进入A股这个价值洼地。目前,外资通过QFII、陆港通等多个渠道流入A股。此外,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MSCI对A股逐步扩大纳入因子,将有更多的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市场。大量的增量资金将帮助A股维持较高的估值。

利多4:中日签署ETF互通协议

今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日本交易所集团今天签署了ETF互通协议。双方约定合作建立两地市场ETF互通机制,计划分别上市以对方市场ETF为投资标的的基金,具体由中日两国基金公司分别通过现行QDII和QFII机制设立跨境基金,并将全部或绝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对方市场具有代表性的ETF产品。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推动中日ETF互通,有利于丰富跨境公募基金产品体系,更加便利两国投资者参与对方资本市场投资交易,这对于深化两国资本市场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在利多云集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偏谨慎的观点。

比如,在市场一片看多声中,半夏投资的李蓓则继续看空,认为A股二度探底不可避免。

李蓓认为:“一季度无论财政还是货币投放,的确都出现了异常强的力度,但只是在去年年底承受较大压力的背景下,阶段性的脉冲性的应急反应。只是节奏的变化,不是全年的趋势。在全年基调不变的背景下,脉冲必然回归常态。经济周期隐含的必然的调整,不可逃避,也不需害怕。这将要出现的调整在短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痛苦,但对于长期却孕育着希望。”

此外,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给出了“政策顶”的判断。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短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见顶”,但在一季度政策的推动下,股市投资者热情已经被点燃,未来随着增量资金和外资的加速进入,A股或许将摆脱对政策的依赖,走出更为稳健的走势。

推荐阅读

万本金一夜消失!又有配资跑路









































怎么确定是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gj/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