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新论增补治法方药篇二
◆◆◆◆ 湿痰瘀毒的治法方药 ◆◆◆◆ 三、脘腹胀、便溏 (一)辛开苦降法:(见胸痹,心胃同病) (二)消积和中法适应证:呕吐酸腐,脘腹胀痛,欲嗳不爽,痰壅咳喘等。 处方: 姜半夏6克六神曲10克炒枳实6克 焦山楂12克川厚朴6克炒麦芽12克 陈皮5克炒莱菔子10克 1.保和丸(《丹溪心法》) 山楂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上药研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到8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呕吐泄泻,脉滑,舌苔厚腻或黄。 方论:方中山楂善消油腻肉滞;神曲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面食痰浊之滞;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连翘散结清热,共成消食和胃之功。 2.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 大黄30克炒枳实15克炒神曲15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白术10克泽泻6克。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 主治:湿热积滞内阻,胸脘痞闷,下痢或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 四、眩晕、头痛 (一)辛开苦降法:(见胸痹,心胃同病) (二)蠲饮降逆法适应证:痰浊眩晕。证见头目眩晕,呕吐清水痰涎,脉濡舌淡。 处方: 人参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 炒枳实6克吴萸3克炮姜6克 旋覆花10克包煎天麻10克泽泻10克 1.五苓散(《伤寒论》) 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20克炒白术10克桂枝10克。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2.滚痰丸(《玉机微义》引《养生主论》):又名:礞石滚痰丸(成药),内含:大黄黄芩沉香礞石等,一方有朱砂,并可加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临卧用茶清或温水送下,量虚实加减服。 功用:降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痰闭子宫不孕,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 3.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 法半夏6克炒白术10克天麻6克。上药挫碎,加生姜3片,用水毫升,煎至毫升,食后温服。 功用: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 (三)潜阳息风法适应症:肝阳、肝风眩晕 处方: 西洋参5克白蒺藜10克杭白芍10克 金石斛10克煅龙齿、煅牡蛎各20克先煎(此处亦可用石决明,或珍珠母) 杭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朱茯神10克 夏枯草10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 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10克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20克先煎焦山栀10克炒黄芩1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0克夜交藤10克朱茯神10克。 功用: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主治: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红,脉弦数。 方论: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 2.杞菊地黄丸(《医级》) 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菊花。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功用: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怕日羞明,迎风流泪。 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炒龙胆草10克炒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3克车前子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 方论: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 4.羚羊角汤(《医醇剩义》) 羚羊角粉0.6(支)2支分冲龟板20克先煎生地2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炒柴胡5克薄荷3克后下菊花10克夏枯草10克蝉衣6克红枣5枚生石决明30克打碎先煎。 主治:肝阳上亢,头痛如劈,筋脉抽掣,痛连目珠。 (四)并治痰瘀法适应症:痰瘀互结眩晕。 处方: 法半夏10克炒白术5克天麻10克 当归10克川芎6克丹参15克 地龙10克水蛭3克研粉胶囊分装吞服 舌质淡晦,脉有时沉而迟,有时数而弦,有时涩,偶而滑动数次。当合以温通心阳,加用:人参5-10克、附子10-3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龙骨、蛎各30克等。 1.血府逐瘀汤(见胸痹) 2.半夏白术天麻汤(见前) 3.天麻钩藤饮(见前) 4.羚羊角汤(见前) 5.复方川芎(原为注射剂,建议口服,以策安全):川芎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当归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副,五天一个疗程,休息五天。一般治疗在三个疗程以上。主治:防治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 主笔:李铁军 编辑:陈医生 李铁军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ls/2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阶梯学好内经难经临证成竹在胸
- 下一篇文章: 舒半夏76数据行情扎堆,黄金30美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