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属于极贫乡镇的板底乡,村村寨寨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组组通”公路建设和产业扶贫两个脱贫攻坚“总开关”,激活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奋力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村村寨寨修路忙

  “黑拖裸,石丫口,相隔不过一条沟,石头旮旯路不通。”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板底乡安坪社区闫家冲子黑拖裸多年来交通落后的现状。

  安坪社区黑拖裸山高谷深,道路不通,许多村民在外打工就不想回来,纷纷逃离这个偏远的寨子,只要存到点钱的村民都想方设法在外面安家。

  据安坪社区村民廖义海介绍,黑拖裸是安坪社区最后没有修通公路的自然村寨,村民出行时就沿着一条干河沟走,拖拉机和摩托车也是沿着坑坑洼洼的河沟前行,然而每逢雨季山洪袭来,这条唯一的河沟路也无法通行。

  板底乡新华村小石丫口至安坪社区黑拖裸寨子,这条仅仅几公里的山路成了压在村民心里看得见而修不通的“遥远山路”。

  “我们新华村小石丫口的孩子去安坪小学上学,每天来回要走10余公里山路,都是沿着河沟走,特别是下雨天涨水,家长们非常担心孩子安全。”新华村村民文顺强感慨地说。

  今年“组组通”公路项目实施,安坪社区黑拖裸至新华村小石丫口通组路终于开工建设,村民梦想多年的道路终于打通,圆了多年来的修路梦想。许多村民听到修路消息纷纷奔走相告,有的村民甚至买来鞭炮庆祝一番。

  “我们黑拖裸终于修路了,今年过年你们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坐车到家门口了。”家住安坪社区黑拖裸的村民廖仁华给在外打工的孩子打电话高兴地说。

  如今,板底乡一条条“组组通”公路正成为连通寨子的连心路。该乡新胜村老官寨至赫章县珠市乡通组路也是一条惠民利民的乡村公路。

  “官寨过来万丈坡,悬崖峭壁乱石多,壮起胆子走一回,鬼门关上闯一遭。”这首顺口溜描述了新胜村到赫章县珠市乡的道路崎岖难行,虽有夸张的意味,却也道出了交通不便的实情。

  今年“组组通”公路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新胜村万丈坡这条路也在规划之中。如今,一条宽3.5米长5公里的通组路已经挖通毛路,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这条路修好以后,将惠及全村余户余人。

  在新胜村两委的规划中,不仅要打通致富通道,还要谋划群众致富路径。目前,新胜村已形成“村党支部+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整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目前,我们新胜村已经发展板栗种植亩、花椒亩、马铃薯1亩,希望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在种马铃薯的同时套种板栗和花椒,待经果林挂果后,可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新胜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军介绍说。

山村又响喇叭声

  “各位父老乡亲们,今天中午12点请大家准时到鱼塘口口苹果基地学习苹果、花椒、板栗等经果林种植技术。县里面的农技专家到时将给大家传经送宝,机会难得不要错过了。”初夏时节,安坪社区闫家冲子小喇叭里响起通知村民学习的广播声。

  山村又响喇叭声,清脆的喇叭声划过村子上空,飘到寨子里的群众耳朵里。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以来,通知群众学习党的惠民政策和农技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多,曾经被遗弃的小喇叭又派上了用场。目前,我们在社区人口集中的寨子都安装了小喇叭,通知群众方便多了。”安坪社区党支部书记闫光友介绍说。

  随着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开展,安坪社区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能早日摘下贫困帽子,撕掉贫困标签,鼓励老百姓发展种植花椒、板栗和苹果等经果林,拓宽了群众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渠道。这时候,小喇叭里广播最多的就是惠民政策和种植技术知识。

  “今年以来,我们社区共组织开展农民讲习培训10余次,每期参与讲习培训的群众都在人以上,通过院坝会、田坎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讲习,让种植户不仅改变了思想观念,还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安坪社区讲习员闫涛高兴地说。

  安坪社区双道块位于德姆梁子山麓,大片荒芜的黄土地非常适宜种植花椒树,以前许多村民认为种植花椒树经济效益不好,怕费力不讨好。正是通过农民讲习所的培训,让村民改变了想法,种植花椒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目前,安坪社区种植花椒树1余亩,双道块的田间地头、荒坡荒山都种上了绿绿的花椒树苗。

  据悉,一亩地可以种植上百棵花椒树,几年后就可以采摘花椒籽,以一棵花椒树采摘2斤花椒籽计算,一亩地的收益可达多元。

  “我们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着力点,目前全乡共规划种植油茶0亩、半夏0亩、早熟马铃薯2万亩、经果林2万亩、蔬菜亩、荞麦亩,一系列扶贫产业实施将带动群众快速实现致富摘帽。”板底乡党政负责人介绍说。

来源:威宁每日新闻

作者:陈武帅

编审:周海军

编辑:陆鹏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