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标准化如何破局
在投融资市场,相比化药、生物药、医疗器械这些细分医药领域,中医药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为什么资金不愿意投中医药行业?原因在于行业存在两个痛点。 一根银针,着手成春;一副药方,术效岐黄。中医药在中国有着多年的历史,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历代医家勤求古训,在反复探索实践中凝结成一张张古方,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根脉,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科学瑰宝。 顶层设计一以贯之地对中医药给予认可和支持。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首次提出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原则;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年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中药创新药”作为新的注册分类单独列出;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医药被正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今天,这枚瑰宝仍然熠熠生辉。年,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表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作为中国少有的既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名片,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复兴契机,创新、传承、发展正逢其时。 探索中医药文化宝库湖北神农架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在植物学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传说这里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 中药,源于天然的植物药或动物药,其医学的主要特点是源于实践,先民总结在生活中的经历逐步形成的一种医学。精确施治辨明病理、中药制作对症下药,共同构成了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性地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治未病以及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中医药理论的体系框架,标志着中医学逐步走入成熟,也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来源,被誉为中国的“医之始祖”。 西汉《武威汉简》把若干中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方剂,记载了众多中医最老的方剂。这些被写在历史中的古方,通过现代科学方法的研究,历久弥新。京制牛黄解毒片就是从精选古方中提炼出的良药,源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中的散方。 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医圣张仲景在其中首次提出“辨证论治”的理念,为后世确立了诊疗用方的根本法则,被称为中医的灵魂。在历代中医药大家的智慧下,《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金匮玉函经》《伤寒杂病论》等让中医药有了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中医药与草医药的不同之处。 中国人对药材加工的智慧也始终贯穿着辨证的思想。在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中药收载种,许多药材都需要经过炮制产生不同的药性,才能实现多种医效。 医生正在中药房抓药来源:中经视觉 中药炮制是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通过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增效减毒,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中医古籍中大量记载了包括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不同种类的炮制技法,针对不同的药材加工还附有具体操作方法的说明。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凉血功效,经过炮制变成熟地黄后,由甘寒变成甘温,功效变为滋补肝肾。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地黄因炮制工艺的生熟之分可治热与寒的不同病症。半夏、附子、马钱子等一些毒性中药经炮制,也能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岐黄之术历久弥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现代医学强调针对单一的靶点,对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很难达到满意效果。而中医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强调“辨证论治”,凸显了中医在复杂疾病治疗上的优势。 一部中医发展史就是抗疫发展史。在中医药多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的疫病有多次,而中医药未曾有一次缺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控制和治疗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伯礼院士曾公开介绍,专家组通过证候学调查了解到,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组成,专家组最终通过辨证论治研发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开启了中医全面介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中医药对于舒缓病情、减低症状、根治病疗等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香港中药业协会首席会长李应生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应生提到,近年来,SARS、甲型H1N1等传染病频频发生,中医药数千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流传下来的药典,都有助于中医药在治疗传染病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消费品所医药研究室主任曹慧莉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需求端各类政策调整的影响,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放缓,中药企业或选择进行中药大健康布局,或开辟海外市场。而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让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良机,可谓否极泰来。 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资深行业分析师朱艳认为,相比传统的化药和生物药,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治疗优势,更加适用于慢病的管理,随着未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居民认知度的提升,行业需求能够得到不断释放。未来可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xiaa.com/bxyf/10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脾虚常用的4个中成药,脾胃一好,很多疾病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药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怎么选药